2024年11月06日
□本报记者 高云鹏
通 讯 员 张明成 赵鹏飞
近年来,商都县立足组织优势、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搭平台、聚合力、强服务,以党建作为“支点”撬动产业发展的“杠杆”。
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组织体系。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富民党建运行模式,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有收益、村民有收入发展模式,构建起“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目标。同时,商都县委社会工作部采取“组织摸排+单位推荐”的方式,择优选派1名党性强、作风正,基层工作经验和党务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党员干部到该公司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助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营造“人才强企、先锋带动”良好氛围。凝聚全县“双招双引”工作合力,组建招才引智小分队,明确“路线图”“时间表”,高频外出开展项目考察。动态更新《商都县域外人才库》《商都县高层次人才库》《商都县本土科技人才库》,柔性引进教育、农牧、医疗人才50余名,刚性引进1名博士服务企业。同时,配合完成“沪蒙”人才签约的各项工作,上报处级挂职人才需求1人和自治区人才研修深造行动人选1人。聚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开展基层党建“亮晒比”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擂台比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点带面激发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带动“社会影响、农民增收”保障能力。依托“中国薯都”核心种植区,以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为契机,全力打造集种薯研发、产品交易和博览展示为一体的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组培中心,标志着商都马铃薯产业发展又掀开了新的篇章,扩大了“中国薯都”的知名度,助推“小土豆”成就“大产业”,助力商都县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吸纳周边村庄300余人长期在“家门口”打工,每人每年打工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促进农民实实在在增收致富。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