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小学语文的知识铺陈从文本阅读开始,也以文本阅读衔接听说读写训练,为改变文本阅读的枯燥性,让语文的阅读更加轻松,教师应注意构建兴趣化的模式,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尽情地享受,体验文本阅读中蕴含的情感,鼓励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独立阅读,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文本阅读时的兴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养起来的。为了帮助小学生切实产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去进行主动的阅读,循序渐进地进行文本阅读,不能在开始的时候就让学生阅读难度较大的文本。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每天布置一篇短小的文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小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文本之后写读后感,也可以进行思考。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设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一个周期内的阅读感受。阅读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交流分享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给学生推荐好的阅读素材,定期开展朗诵比赛,并对在比赛中取得优绩的学生们进行奖励。通过正向激励,增强学生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语气来读出这篇文章,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来评定等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会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课文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兴趣。
三、了解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要积极地去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导入环节中,为学生展示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的图片。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传播与播种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导入一些关于植物的视频,用新媒体的方式引领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索,更好地接近大自然。
四、结语
总之,为激发学生在文本阅读过程中的兴趣,教师可综合运用多媒体,营造文本阅读的氛围;开展教学娱乐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组织课外活动,实行丰富情感多样性等措施。
参考文献:摘自《教研周刊2020年第7期》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明德小学 郭海霞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