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赵浩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一系列目标和任务。作为在科技馆工作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实践,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打造未来科技强国三个方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迈向新高度。
培育科技发展土壤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在科技科普事业中,党员干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有积极的作为。
首先,要推动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干部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深入科研一线,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及时向上级反馈,推动资源合理分配。要协调各类科研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确保科研资金、设备以及人才得到最优配置。切忌“闭门造车”,做好决策工作,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推动科研资源配置机制不断完善。
其次,要促进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政府应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搭建合作平台,推动项目合作,建立协同机制,为科技科普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最后,要加强科技政策宣传与落实,可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结合网络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向科研人员和公众解读科技政策,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政策内容。唯有积极推动科技政策的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真正惠及大众,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才算真正完成。
奠定科技发展根基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作为从事科技工作的党员干部,应以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己任。
首先,要加强科普教育,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科普资源,积极组织科普活动,协助中小学校编写科普教材,并定期培训科普志愿者,努力扩大科普教育的覆盖面。
其次,要积极推动科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尤其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参与制作科普视频、科普文章、科普漫画等多样化内容,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
最后,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科学实践,一方面,建立科普基地,例如科技馆、天文馆等场所,为公众提供亲身体验科学的机会;另一方面,开展社区科普,组织科普下乡、科普进街道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素养。
促进科技繁荣发展 打造未来科技强国
建设科技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首先,政府要助力推动产业升级。要从制度层面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且实现产业化。我国未来的发展,必须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转型。
其次,各地应积极参与和推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动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地方的教育水平、发展需求等因素,形成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科技发展,不是政府的“专职工作”,“高手在民间”,要充分调动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力量,各地政府则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最后,各地要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很多干部认为,国际交流是国家的事情,和地方无关,但事实上,国际交流合作早已走进了各地的各个领域。地方要主动组织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促进中外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共享与应用。管理层面也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