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本报记者 孙国俊 通讯员 温云宝 高雁兵
近年来,丰镇市深挖本土资源潜力,紧密契合产业发展趋向,锚定“玉米+肉牛”绿色循环发展路径,秉持产业为基、科技赋能、品牌铸魂的理念,全方位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合力,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全力推动肉牛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发展效能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引领更多农民踏上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肉牛产业基建大步迈进,筑牢发展根基。
丰镇市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借助项目的强大引擎作用,成功撬动社会资本逾3300万元。这些资金精准投入到产业硬件建设中,打造出1.5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和0.48万平方米的封闭式草棚,为肉牛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养殖环境。同时,配套建设的肉牛饲料加工玉米压片场和粪污处理有机肥加工厂,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发展的生态闭环。当下,丰镇市肉牛存栏量稳健攀升至10.26万头,基础母牛数量达6.45万头,产业规模初显成效,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全产业链条日臻完善,激发产业活力。
凭借产业强镇项目的东风,丰镇市精准发力产业链培育,先后成功引入并精心培育了丰隆牧业、润丰和牛以及碧兴元等一批规模化养殖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此基础上,建成年交易量高达20万头的活体肉牛交易市场和日屠宰量100头的现代化屠宰场,并同步配备8600平方米的冷藏保鲜库,构建起从标准化养殖、高效交易、精细屠宰分割、安全仓储保鲜到严密检疫防疫的全产业体系,各环节紧密衔接、协同发展。如今,全市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饲草产量达26万吨以上,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产业发展活力四溢。
——产业致富效能显著增强,共享发展硕果。
在产业强镇项目的有力支撑下,丰镇市肉牛产业的致富潜能充分释放。通过秸秆回收再利用、土地流转增效、品种改良升级、肉牛订单回收、劳务用工吸纳、专业技能培训等多元化形式,带动超过1万名农民深度融入肉牛产业发展浪潮,其中500多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紧密携手,构建起稳固的利益联结纽带,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互利共赢。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2家自治区级规模化养殖场和1家乌兰察布市级规模化养殖场,5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主体达134家,100头以上的有71家,肉牛产业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高达60%,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引擎,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让广大农民充分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的美好画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