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王军
上班路上,总能看到一位老人,静静地坐在一家面馆门前的台阶上。
老人头发已经花白,背也有些佝偻。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低着头,专注地纳着鞋垫。身边,放着一个蓝色的布袋子,布袋子里面,是一双双鞋垫。匆匆路过的人们大多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他们或许只是匆匆一瞥,或许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老人的存在。
知道她是卖鞋垫的,是一次下班路过时,看到一位穿着白色工装的人,坐在老人身边,大声地吆喝着:“鞋垫,鞋垫,老奶奶纯手工做的鞋垫,穿在脚上非常舒适的鞋垫,5块钱一双,快来买啊!”
穿着白色工装的人,是面馆的大厨。大厨吆喝时,老人还有点害羞,一个劲儿地摆手,意思是让他不要吆喝。
我对这一现象,颇感好奇。好奇心促使我在一次下班路过时,走进面馆,要了一碗面,然后就借机向大厨打听起这位老人来。大厨说,他也不知道这位老人的来历,看她天天坐在那,也不吱声,就在空闲时去问了问,才知道她是卖鞋垫的。大厨笑着说:“我曾劝她吆喝几声,可她总是摇头,说开不了口。于是,我就在不忙的时候,帮她吆喝几句。”
吃完面,我出门坐在老人身边,拿起一双鞋垫看了看,是用纯棉布和细麻线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无论是图案的搭配,还是针脚的细密,都显得那么精致和用心。我又找到一双41码的鞋垫,塞进鞋里,站起来准备试试是否合适时,老人突然说话了:“孩子,你要是觉得不合适,我带有皮尺,给你量一下,晚上回去重做一双,明天你来取。”老人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慈爱。
我试图与老人深入交谈,探寻她的过往。但她只微笑着告诉我,她已年近八十,至于其他,她不愿多言。然而,从她眼中闪过的沧桑,我能感受到她所经历的磨难与艰辛。我心疼不已,想要买下她所有的鞋垫。然而,老人却坚决地摇了摇头:“孩子,你买几双41码的就行,其他的码数,你买去也穿不了,岂不是浪费?我不卖!”她的坚定与执着让我既感无奈又心生敬意。
自那以后,每当路过那家面馆,我总会驻足片刻,看看那位卖鞋垫的老人。她就像一盏明灯,在喧嚣的城市中默默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她的存在如同一首无言的诗篇,诉说着坚韧的故事。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