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在超市感受浓浓年味。本报记者 郭小燕 摄
□本报记者 刘志宇
春节,是阖家欢庆的日子,也是年节美食的高光时刻。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吃美食、话家常,舌尖上的年味将节日氛围感和幸福感拉满。
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传统美食仍能带来特定节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它们承载的是传承,是惦念,更是祈福。筹备年节食品的过程中,蒸腾着生活中的烟火气,也升温着年节消费市场的热度。
腊八节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超市里腊八粥相关食材一应俱全。为方便市民选购,商家还准备了已混合好的“腊八食材”,市民无须纠结如何搭配。“煮粥食材齐全,顾客觉得这样买起来更省事儿。”家家悦超市负责人介绍,现如今这种搭配好的食材颇受欢迎。无论个性化选择还是现成混合搭配,多种食材汇集起来,慢熬细煮,煨出的都是时光里的美好与醇香,是家的味道。
“二十三,糖瓜粘。”各地的《忙年歌》版本不同,但歌谣中的这一句却都颇为相似。传统的手工麻糖,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在年货市场上。“进入腊月,我经营的老口味麻糖,很多人专门过来买,相当畅销。”联营菜市场摊主王永告诉记者,进入腊月,麻糖就开始售卖了,按以往经验会在小年前达到销售高峰。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儿时的记忆中,麻糖就是她过年的惦念,“那时候奶奶说,吃麻糖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保佑我们生活平安顺遂,现在我也这么告诉女儿,其实无关什么传说,就是觉得这种文化的传承很有意思。”
传统的年节食品讲究好彩头好兆头,春节的餐桌上,象征着步步登高、发财富贵之意的油炸糕、黏豆包、花馍馍等面食,都是过年时每家必备的传统主食。油炸糕皮脆里嫩、绵软可口,主要有豆馅糕、菜馅糕等,都别具风味,各有千秋。老面发面、手工和面、大锅烀豆、玫瑰花拌馅,手工制作的黏豆包也是餐桌上绝对的主角,主妇们用心制作,并寄托着吉祥的寓意,展现着年俗与传统文化的魅力。已经退休的张阿姨说,她家面食全都是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而成,这些繁杂的步骤都为了一个目的,让孩子们吃到儿时的味道。
年夜饭,更是将过年的气氛推到最高潮。餐桌上每一道菜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家家户户必吃的饺子,因其状如元宝,便被赋予了“招财进宝”的意义。鸡、鱼、牛肉等都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菜品,分别寓意着“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牛气冲天”。主妇们使出浑身解数,做出各种美味菜肴,满足家人的味蕾。不少餐馆除夕年夜饭预订火爆。此外,“打包年夜饭”“上门做菜”等也成为消费者新的选择。无论在家还是在饭店吃年夜饭,那都是团聚的味道,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近几年,在元宵节市场上,“福”字汤圆、“柿柿如意”汤圆等造型的汤圆在众多产品中备受青睐。市民林女士说:“这款汤圆的造型像个小柿子,看起来非常喜庆,但吃起来又是传统的味道,可以说既好吃又能讨个好彩头。”超市里除了黑芝麻、花生、果仁、豆沙等传统口味的汤圆,各类水果、坚果、零蔗糖等新口味汤圆也一应俱全。记者发现,除了传统的糯米汤圆,今年各大食品品牌都在馅料、样式上推陈出新,主打低糖、粗粮等健康理念。
曾经,老舍先生笔下的年俗是腊月起拾掇忙活,是正月里飘香欢喜,是岁尾年终之时的美味佳肴,是新故相推之际的红火气象。食俗作为春节系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它集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和古老文明,这些氤氲在食物中的幸福味道,热闹着市民春节的餐桌,慰藉着游子的心,也传递了浓浓的新春祝福。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