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持续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塑造

2025年02月14日

□本报记者 李敖民

连日来,我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我市丰富的文艺资源,潜心创作出更多反映地区现实的文艺作品,久久为功把北疆文化品牌擦得更亮,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乌兰察布,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形态,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风貌。在乌兰察布,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美,而且能感受到文化交流的魅力。

“我们要做深做实北疆文化研究,完善智慧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建立乌兰察布地方文献体系和文物资源数字化共享体系,助力乌兰察布市北疆文化研究基地做好北疆文化研究工作。同时,要开展北疆文化展示,依托‘北疆文化神州行’活动,赴全国各地开展交流演出,提升北疆文化品牌影响力。”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郝文跃在接受采访时说。

“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形象、振奋人民精神,都离不开好的文艺作品赋能。我们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挖掘北疆文化内涵,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主题创作,统筹开展文艺活动,用生动的文艺实践弘扬北疆文化、传承北疆精神、赓续中华文脉。”集宁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魏作雨表示,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承上启下之年,集宁区文联将启动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立足地域优势与文化特色,通过多角度挖掘历史文脉、多维度梳理风土人情,不断扩大北疆文化知名度。同时,将与相关机构合作,加强北疆文化的研究与学术交流,培养文化传承人才,把北疆文化品牌擦得更亮。

四子王旗乌兰牧骑赴长春市开展专场演出、察右后旗乌兰牧骑原创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在京首演、丰镇市乌兰牧骑前往福建省莆田市开展专场交流演出活动……过去一年里,我市11支乌兰牧骑通过“走出去”,充分展示乌兰察布的好形象好风采,把北疆文化的独特韵味传递给全国观众,进一步提升了乌兰察布的文化影响力和美誉度。

“全会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四子王旗乌兰牧骑队长李景平表示,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农牧民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也要让更多的好作品“产出来”“走出去”,持续增强北疆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乌兰察布、爱上乌兰察布。

东路二人台作为乌兰察布传统的戏曲剧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它形成于特殊的地域环境,是长城文化的缩影,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题材大多反映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被大众所喜爱。

乌兰察布市艺术剧院副院长、东路二人台艺术团团长冯来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8年,冯来锁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北疆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厚。我们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抓手,不断创新传统剧目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推动东路二人台的传承发展,并积极改善戏曲生态,加强东路二人台发展后劲,持续激发戏曲生命力。”冯来锁说道。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