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1日
●医生为市民穴位埋线本报记者 朱旭敏 摄
□本报记者 朱旭敏
熬夜成习、外卖相伴,“啤酒肚”“游泳圈”悄然上身,爬几层楼梯便气喘吁吁,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越来越多……当这些场景在生活中频繁上演,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相关话题强势登上热搜,热度居高不下。
记者近日走访乌兰察布市多家健身房发现,前来咨询和办理健身卡的人数显著增多。工农南路某健身房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春夏是办卡高峰期,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为了减重减脂而来。在健身房的训练区域,有人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有人跟着教练专注地进行力量训练,每个人都在为塑造健康身材全力以赴。
市民孙佳佳的减肥之路充满艰辛。起初,她盲目节食,每天只吃蔬菜水果,短期内体重虽有所下降,但很快就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无奈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迅速反弹。后来,她尝试“液断法”,依然收效甚微。“为了能瘦下来,各种减肥方法都试过了,不仅毫无效果,还浪费了不少钱。没有科学的方法,减肥真不是件容易事。”孙佳佳感慨道。
正常体重是多少?如何科学减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中医蒙医综合医院体重管理联合门诊。现场,不少市民正在体验穴位埋线、针灸、黄油诺哈拉呼疗法。该门诊负责人邓宇奇表示,许多人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体重管理。除直观的体重超标外,还可通过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BMI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在18.5至23.9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需考虑体重管理。
谈及科学减重方法,邓宇奇给出了详细建议。在饮食方面,应遵循营养均衡原则,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的比例。同时,要留意加工食品中的隐性糖、盐及反式脂肪酸,合理控制餐量。运动上,要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可消耗热量,深蹲、平板支撑等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过度追求运动强度和时长,同时要做好运动前后的热身与放松,预防受伤。此外,规律作息同样关键。每晚保证7至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能为体重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如果经过长期管理仍然没有减重成功,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科学减重。切不可陷入过度节食减肥、过度依赖代餐产品和减肥药、只注重运动强度等减肥误区。体重管理联合门诊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帮助患者建立可持续的健康行为模式。治疗采用传统的穴位埋线、针灸、黄油诺哈拉呼疗法相结合,预防治疗肥胖、减重、同时兼治伴随肥胖出现的一些疾病,疲劳综合征、月经失调、便秘、脂肪肝等。广大市民要以健康为主,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邓宇奇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