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节奏日益紧凑。人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愁逐渐被忙碌的生活挤到了角落。然而,一篇《旧轨还乡》,勾起了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作者张潇冉用质朴且饱含深情的文字,描绘了一段从杭州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归乡之旅。沿途变换的风景,如同故乡的幻灯片,在眼前徐徐展开。从江南水乡的灵动婉约,到塞北草原的辽阔雄浑,每一处景色都勾起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那广袤无垠的草原,湛蓝如宝石的天空,以及飘荡在空气中的奶茶香,都是故乡给予的独特印记,它们在作者心中不断发酵,让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乡愁,不只是对故乡风景的怀念,更是对故乡人情冷暖的眷恋。在张潇冉的叙述中,爷爷为了让孙子睡得舒适,默默蜷缩在狭小床尾的画面,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这一细微的举动,饱含着长辈对晚辈毫无保留的爱,也勾起了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车厢里熟悉的
乡音,亲切又温暖,如同故乡的呼唤,在耳边悠悠回荡。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却蕴含着浓浓的乡愁,让人们感受到故乡那份质朴而深厚的情感纽带。
尽管故乡可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始终根植于人们的心底。故乡,是我们生命的起点,那里有我们的童年回忆,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更有割舍不下的亲情与友情。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我们的根脉与灵魂。
值得欣喜的是,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宣传家乡。各地政府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活动,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游子们在远方也能感受到故乡的气息。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人们提供了分享乡愁的广阔空间,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一张张充满回忆的照片,让乡愁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与共鸣。
《旧轨还乡》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乡愁始终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是我们灵魂深处的精神寄托。正如一位读者在《旧轨还乡》下的留言:“最动人的不是回家的方式,而是那颗永远向着故乡的心。”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