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愈发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独立于学科教学之外的部分,而是与学科教学紧密相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学学科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必然选择。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认知水平。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能高效吸收学科知识。
2、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3、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学习生活中,学生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挫折,易产生负面情绪。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管理情绪。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
1、融合方式单一
当前融合方式多为在课堂简单提及心理健康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真正让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科学习紧密结合。
2、缺乏有效评价体系
现有教育评价体系多以学科成绩为主,难以准确衡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效果,不利于融合教学的持续改进。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
1、提升教师融合意识与能力
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和讲座,让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提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2、深度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各学科都蕴含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学中,讲述伟人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挖掘这些资源。
3、创新融合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有效融合。利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在合作中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借助情境教学,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其应变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融合,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尽管当前融合存在诸多问题,但通过提升教师意识与能力、深度挖掘学科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有效推动二者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助力其健康成长。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明德小学 王春霞 陈学峰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