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银”首饰仅售百元?警惕新型消费陷阱

2025年04月11日

▲网购直播间展示“金包银”饰品本报记者 朱旭敏 摄

◀“金包银”制作过程

□本报记者 朱旭敏

近期,国际金价持续走高,国内足金饰品零售价一路攀升,部分工艺复杂的精品黄金饰品价格更是突破千元大关。面对居高不下的金价,不少消费者直呼“难以承受”,兼具美观与性价比的“金包银”首饰由此成为热门替代选择。

记者走访多家商场黄金柜台发现,足金饰品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近30%。在此背景下,通过特殊工艺将纯金包裹于银制品表面的“金包银”饰品异军突起,其外观与足金饰品几乎无差别,但价格仅为足金的1/10至1/5。

在“金包银”饰品市场,记者了解到其定价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某连锁首饰店销售人员介绍,该店小件饰品如戒指、吊坠多采用一口价模式,价格在300至500元不等;克重较大的手镯、项链等则按克计价,工艺简单的产品售价68元/克,复杂工艺款为88元/克。另有商家采用金价与银价分开计算的方式,一款常见的“金包银”手镯售价约2000元,而同款足金手镯价格可达数万元。

“本来想给女儿买条金项链当生日礼物,一看价格要上万元,实在超出预算。”市民冯程程展示新购的“金包银”项链,“这条只要480元,款式和足金的一模一样,女儿戴上也很开心。”据某商家统计,2024年初至今,“金包银”饰品销量环比增长超40%,购买群体涵盖年轻消费者、中老年顾客及追求性价比的家庭主妇。

然而,市场火爆的同时,产品质量问题也逐渐显现。记者在网络平台及直播带货渠道调查发现,尽管多数商家会标注“金包银”字样,但仅凭肉眼难以判断黄金镀层厚度及银基纯度。消费者康洁向记者讲述了网购经历:“看到一款标价1280元的手镯,比实体店便宜一半,收到后却发现颜色偏暗,佩戴一周后表面出现褪色。退货时商家推诿责任,最终仅返还80%货款。”类似投诉在消费者协会平台呈上升趋势。

珠宝鉴定专家指出,正规“金包银”首饰须具备完整标识,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执行标准、总重量及合格证等信息。消费者选购时应重点关注黄金镀层厚度(建议≥0.5微米)及银基纯度(S925或S990),并留存购买凭证。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建议优先选择线下品牌门店,避免因贪图低价陷入网购陷阱。

“‘金包银’饰品本质是装饰性首饰,不具备黄金的保值功能。”本报记者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其性价比优势,切勿将其与足金混淆。”随着金价持续高位运行,预计“金包银”等平价替代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容,规范行业标准与加强消费引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