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
□本报记者 李璟
通 讯 员 郭志强 孙丽娜 李荣新
2025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察右后旗蒙医医院的察哈尔药浴疗法赫然在列。这一成果不仅是对传统中(蒙)医药价值的高度认可,而且象征着察哈尔药浴疗法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医疗结合的道路上,踏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为古老中(蒙)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古老传承:从草原智慧迈向现代疗愈
察右后旗察哈尔药浴疗法,深深扎根于蒙古族传统医学,以中(蒙)医“三根平衡”理论作为理论基石。精选察哈尔草原上的冬青叶、刺柏叶、水柏枝等纯天然药材,精心熬制成药汤。在治疗过程中,药力与温度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疏通人体的气血,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等显著功效。在治疗四肢僵直或拘挛、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时,效果尤为突出。通过根据病情灵活加减药材,药浴疗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展,因此在中(蒙)医经典著作中,它被赞誉为“甘露之液”。
这一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在《饮膳正要》等古代典籍中就能找到与之类似的疗法记载。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改良,逐渐形成了“五味甘露浴”等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被誉为“草原上的温热疗法”。1974年,察右后旗蒙医医院正式成立,并开设了察哈尔药浴治疗室。凭借显著的治疗效果,迅速获得了患者的信赖,当时来自7盟2市12个旗县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让察右后旗蒙医医院的察哈尔药浴疗法声名远播。《人民日报》《健康报》《内蒙古日报》《乌兰察布日报》等多家报刊对其进行了报道,收获了领导、患者和同行的一致赞誉。
2012年,察右后旗蒙医医院搬迁至新楼,对药浴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按照现代化的标准对药浴治疗室进行装修,并聘请了在药浴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权威专家,进行长期指导,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在传承人旺登那日图、图孟乌力吉的悉心指导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蒙)医疗法,“丽图泉”商标也成功申请专利。
科学验证:古老疗法绽放现代生命力
如今,前来察右后旗蒙医医院就医的患者源源不断。一位因职业原因长期饱受关节疼痛困扰的患者,正在接受药浴治疗。在医院完善的服务流程和先进的设备仪器支持下,从排队、挂号、取药、制药到汤浴,整个过程高效便捷。据这位患者反馈,如今已是第三天接受治疗,关节疼痛已经得到了明显缓解。蒙医医院院长介绍,当前还未到药浴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前来就医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
事实上,察哈尔药浴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方面的验证。察右后旗蒙医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对于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布病等患者,经过药浴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总体疗效达到95%以上。为了确保诊疗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医院还采用标准化药材配置、数字化诊疗记录等现代化手段,让这一古老的疗法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的健康需求。
未来展望:让非遗融入生活,焕发新活力
成功入选自治区非遗名录,对察右后旗蒙医医院来说,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蒙医医院院长在接受采访时,目光坚定地表示:“察右后旗蒙医医院的察哈尔药浴疗法历史悠久,它是中(蒙)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杰出成果,凝聚了中(蒙)医药的精华。通过中草药的天然力量,为患者带来身心的双重治愈。在药浴治疗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康复,还注重提升他们的就医体验。药浴疗法不仅是医院的特色招牌,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蒙)医药文化的重要使命。接下来,我们计划将中(蒙)医药传统疗法融入到医院的康养、医养、疗养等服务模式中。”
从草原深处的民间疗法,到列入自治区非遗名录,察右后旗察哈尔药浴疗法跨越了漫长的时空,以“非遗”的全新身份,继续肩负起守护健康的使命。相信在现代医学的推动和创新下,这一古老的药浴疗法将在文旅、康养等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