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告别“一年级焦虑” 幼小衔接这样做

2025年04月16日

●幼儿正在阅读绘本 左慧敏 摄

幼儿正在进行体能训练 左慧敏 摄

●幼儿正在进行独立能力锻炼 左慧敏 摄

□本报记者 李梦娜 左慧敏

随着2025年幼升小季节的日益临近,很多家长们从大班开始提前为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的预热,或是利用闲暇时间,与孩子共读绘本故事、经典书籍,拓宽视野。但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让孩子阳光自信、从容愉快地步入美好的小学生活呢?很多家长其实并没有科学的方法。

市民吴志芳的孩子马上就要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为了让孩子在入学后能够迅速融入小学的学习氛围,从大班开始,吴志芳就开始让孩子接触拼音和基础加减法,为孩子尽快适应一年级生活提前做准备。幼小衔接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学得太多怕孩子骄傲,上课不好好听课,不学又怕她跟不上。这些想法使吴志芳陷入焦虑和紧张不安中。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重要教育过程,旨在帮助儿童在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做好全面准备,以适应小学生活。科学的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适应能力、社会交往等素质能力的全方面衔接。

“正确认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理解幼小衔接的本质。”集宁区第七幼儿园园长刘风霞说,“如果大脑尚未发育到一定程度,就让孩子超前学习拼音、识字、计算等,他们会难以理解那些抽象的符号,只能靠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这并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刘风霞建议,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关注文字和符号,通过看、读、猜、玩等多元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记录学习的过程、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感受文字和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

进入小学,孩子们将面临更多独立生活的挑战。正带一年级的田艳霞老师表示:“孩子们踏入小学以后,老师就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将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很多事都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家长们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田艳霞建议,幼小衔接阶段家长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鼓励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独立完成日常起居,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未来的小学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家长们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协调能力。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家长也要及时关注幼升小相关政策的变化,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关注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阅读教育资讯等方式,及时了解幼升小政策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家长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为孩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升学规划。同时要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协作,共同为孩子的顺利过渡提供有力支持。家长们的悉心陪伴和全力支持,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