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本报记者 马佳敏 赵静
每天早上,刘莎莎给猫咪添好进口有机猫粮后,才匆忙套上外套、出门上班。这位95后上班族每月收入的近三分之一,都花在了宠物猫身上——从透气除臭的猫砂到定期专业护理,连猫粮都要精挑细选无添加配方。与她相似,退休职工李明桥夫妇用微薄的退休金,为比熊犬购置进口狗粮、定制服饰,甚至外出旅游都要带上比熊犬。
说起家里宠物猫的“待遇”,上班族刘莎莎表示,宠物就如同我的家人,要全力保障它的健康。“购买高质量的宠物食品、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是为了预防宠物患上各种疾病。随着宠物年龄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相关的费用可能会逐渐增加。我把它视为家庭的一员,希望宠物猫跟着我能够过上舒适、幸福的生活。”刘莎莎说。
目前,刘莎莎每月的工资除去养猫、房租和生活基本开销后,所剩无几。为了节省开支,刘莎莎减少了外出社交的次数,午餐自己带饭。“我每天在外面忙碌疲惫,看到猫咪可爱的样子,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它在我的生活里就是最温暖的陪伴,我也希望它一直健康快乐,所以在它身上多花些钱也值得。”刘莎莎说。
李明桥和老伴是普通的退休职工,退休金并不丰厚,但却让家里的比熊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狗粮是最贵的进口品牌,狗窝是精心挑选的柔软舒适型,各种狗狗玩具也是种类繁多。为了给狗狗做清洁和护理,他们还购买了宠物香波、毛刷、指甲剪等用品。隔三差五还会带狗狗去宠物店做专业的美容护理。“老伴还给狗狗买了服装、饰品,出去旅游也会带着它。我和老伴常常笑着打趣,自己辛苦一辈子什么都不舍得买,没想到这比熊犬跟着我们倒是享了福,现在我们就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这个小家伙。”李明桥说。
当下,吸猫撸狗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有多大,只要回家看到自己的“毛孩子”,疲惫就会瞬间得到治愈。对养宠人士来说,宠物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随之,“穷养自己,富养宠物”的现象也开始悄然蔓延。
心理学教师任昊表示,宠物已成为都市人的精神疗愈师。“年轻人面临职场压力,老年人经历空巢孤独,宠物提供的无条件陪伴,恰好填补了情感空缺。这种情感需求在经济拮据时愈发凸显,宠物主人甘愿压缩自我开支,也要为宠物创造优渥生活。”任昊说。
爱宠人士舍得为自己“毛孩子”花钱,宠物经济自然也随之蓬勃兴起。在各大网络短视频平台上,宠物食谱分享、宠物行为分析、宠物医疗科普等多个方向的视频播放量居高不下。“育婴式养宠”的消费模式再次推动了宠物市场的繁荣发展。在消费市场上,智能宠物用品、高端医疗、主题餐厅等产业链日趋完善,商家通过“拟人化营销”将宠物消费与精致生活绑定。就宠物用品而言,因为有人担心水质问题影响宠物的泌尿系统健康,所以市场上出现了有过滤系统的智能宠物饮水机;因为有人担心宠物上厕所后不卫生,所以市场上出现了有自动清理功能的智能宠物厕所;因为有人担心降温后宠物生病,所以市场上出现了有恒温系统智能宠物箱……
然而,过度投入也暗藏隐忧。心理咨询师任昊表示,部分宠物主人出现“情感依赖症”,将社交需求完全寄托于宠物,反而加剧人际疏离。任昊建议,在关爱宠物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财务,寻找一些免费或低成本的休闲娱乐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避免因过度消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宠物在生活中的角色,不要让对宠物的过度依赖成为忽视自身需求的原因。培养多元化兴趣分散情感依赖,如参加宠物社交活动拓展人际圈,或发展运动、阅读等个人爱好。更关键的是区分“刚需”与“伪需求”——定期驱虫疫苗比昂贵零食更重要,二手玩具也能带来同等乐趣。
“正确的养宠,不是透支未来换取当下的精致,而是在人与宠物的相互陪伴中,找到生活平衡的支点。”任昊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