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文嘉雪
当风光摄影师帕特里克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时间在构图中凝固成诗。近处,是细腻的花朵,如精灵般热烈绽放;远处,山峦叠嶂,云海翻滚,如梦似幻。花朵与山峦,云海与天空,彼此呼应,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既立体又深邃的画面。他的摄影作品,恰似人生远眺与近观的哲学,被刻意框选的风景里,藏着主动取舍的智慧。
这种构图思维很容易穿透艺术边界,在教育的沃土上生长出别样景致。在求真书院,丘成桐为一群孩子裁切出个性化及全面发展的数学生涯地图。晨曦微露,第一声哨响划破宁静。一群怀揣梦想的少年,如同矫健的小鹿,在求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数学的痴迷,心中燃烧着探索未知的渴望。在这里,老师用知识经纬编织的翅膀,让初三的孩子挣脱年龄的束缚,一路飞驰,直抵令人向往的学术殿堂。
想起一档女性访谈节目中,采访的一位名叫李娜的创业者。曾困在格子间里的她,在创业浪潮中重构了自己的人生坐标系。她化身足智多谋的船长,对待员工,她为每位“船员”量身定制着成长的方向。对待产品,她更像一位虔诚的匠人,精雕细琢,绝不敷衍。对待客户,她更是倾注了无尽的耐心,记录客户的需求与问题,力求在服务中做到尽善尽美。这位女船长教会我们:人生的蓝图的绘制,既需要创业者的勇气,也要有艺术家的留白。
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的人生长卷,好似一轴徐徐展开的水墨丹青。幼年小手紧攥狼毫笔管,悬腕临摹《论语》是工笔细描,北平沦陷时携母流亡是浓墨重彩的拖笔,在温哥华深夜批注杜甫“人生不相见”时,泪水晕开墨迹成了画卷上的飞白。每个笔触都在宣纸上镌刻着命运的纹路。当她将毕生的积蓄全部捐出时,媒体镜头对准捐赠证书,却鲜少人注意到,她书房里那方缺角的砚台。当问及为何不给自己留养老钱,她指着墙上未完成的临摹帖笑道:“最后一笔该由后人落墨。”这让我顿悟:真正动人的人生构图,从不在完满处收锋,那些看似未竟的飞白,实则是留给永恒的伏笔。
从摄影家的取景框到教育家的演算稿,从创业者的航海图到诗人的砚池,我终于读懂:那些被智慧框选的风景,那些勇敢留白的从容,正是生命最深邃的构图。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