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本报记者 李璟 通讯员 张明成
近年来,商都县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在消费帮扶领域的工作安排,立足自身独特的地域特点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充分整合京蒙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的强大力量,以“四个深化”为有力抓手,持续推动消费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2022年至2024年期间,商都县农畜产品销售金额连续三年实现倍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深化帮扶政策引领,强化产销对接
商都县深入钻研消费帮扶政策,精准发力,与两大帮扶力量紧密协作,将国家消费帮扶政策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极致。
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商都县全面梳理本地农畜产品资源,主动对接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以及京蒙协作的平谷区人民政府,深入了解北京市和通用技术集团的消费帮扶政策及企业消费规模。同时,借助两大帮扶力量派驻商都县的挂职干部,及时掌握食堂、工会以及干部职工的农畜产品采购需求。依据“把控品质、突出特色、市场运作”的原则,精心挑选帮扶产品,持续更新《商都县消费帮扶产品推荐目录》,累计推荐优质农畜产品超110种。
积极协调采购规模。通用技术集团依据自身企业规模、员工数量及盈利状况,向旗下2000多家所属企业下达消费帮扶指标,通过食堂采购、工会福利等方式,大力提升对帮扶产品的采购力度,并动员10万余名干部职工以自采等形式参与其中。平谷区则按照年度消费帮扶目标,要求所属100余家机关部门、企业单位及乡镇的食堂和工会,预留30%的份额优先采购脱贫地区的农副产品。
挖掘挂职干部流量。借助京蒙协作和通用技术集团的帮扶优势,调动挂职干部回到原单位、熟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家乡,积极推销商都农畜产品,使他们成为商都产品的“代言人”与“推销员”,有力推动消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近两年,两大帮扶力量累计助力销售商品达2000余万元,充分彰显了国家政策在帮销方面的引领作用。
深化市场机制主导,扩大市场影响
商都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重点市场、线上线下渠道及细分市场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商都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在重点市场拓展方面,借助两大帮扶力量的支持,商都县组织农牧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积极参加“绿品出塞”“京品西彩”等十余场消费帮扶展销会,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物美超市等重点市场成功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乌兰察布土豆、商都小米、红芸豆、藜麦米等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顺利打入北京重点市场。
在销售渠道完善方面,依托通用技术集团穗金惠电商平台设立商都专区,推荐更多优质企业入驻“832”等全国性脱贫地区产品销售平台,不断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同时,投入京蒙协作资金40万元在平谷区建设消费帮扶商都专馆,协调首农集团在北京市消费帮扶中心设立商都专柜,重点推介商都特色农畜产品。
在细分市场深耕方面,与北京销售企业合作,持续开展“商都特产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优质农畜产品走进机关单位、大学校园及社区,吸引了大量消费人群。通过持续努力,商都特色产品成功实现从鲜为人知到备受青睐的转变,市场化帮销比例大幅提升。仅2024年前8个月,商都县就有20多家单位的40多款产品获得北京和全国市场的认可,斩获近9000万元的订单。
深化主题活动渲染,营造帮扶氛围
商都县以主题活动为切入点,整合本地文旅资源、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及京蒙协作的宣传力量,全力营造浓厚的消费帮扶氛围。
在融合本地文旅资源方面,商都县深入挖掘张库大道、七台古驿、漠南盐池的文化内涵,为当地产品赋予独特的“商都故事”,展现消费帮扶产品的人文魅力。借助农民丰收节、乡村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本地原生态、高品质的有机产品。利用两大帮扶平台专项资金,在北京重要地段、高铁车厢等地开展宣传活动,显著提升产品的知名度。
在借助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宣传方面,通用技术集团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国资委“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以及集团消费帮扶大卖场活动,依托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加大对帮扶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
在借助京蒙协作宣传方面,平谷区依托国际桃花节、世界休闲大会等重大文旅活动,设立专台展卖商都优质农畜产品,并将消费帮扶与丫髻山“京东第一庙会”等传统节庆活动相结合,让商都产品不仅走向国际舞台,更深入百姓日常生活。通过一系列活动,成功打造出多个深受群众喜爱、市场认可的“商都爆品”,马铃薯淀粉、商都蒙葵等更是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在深化品牌建设引领下,商都县不断挖掘产品特色,强化品牌塑造,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制定品牌标准、规范品牌使用,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商都特色的知名品牌。借助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吸引更多消费者,为消费帮扶工作注入持久动力。商都县通过“四个深化”举措,全方位推动消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当地农畜产品的销售,带动了农民增收,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商都县将继续深化各项举措,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消费帮扶工作持续迈向新高度。
深化消费帮扶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商都县聚焦牛羊养殖、马铃薯育种种植等重点产业,积极探索创新,将产业项目与消费帮扶紧密结合,一同谋划、相互促进,实现了京蒙协作下特色产业的提升与消费帮扶助农增收的良好局面。
肉羊产业升级,打造优质产品供应链。在肉羊产业发展进程中,商都县创新性地采用“政府牵头建+养殖大户租+科技企业管+订单方式销”的建管模式,全力打造新型肉羊产业基地。为提升养殖效益与羊肉品质,引入农牧业科技公司,充分结合当地农牧交错的气候条件,推行“半舍饲”规模化育肥模式。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目前,羔羊育肥基地年出栏育肥羊达18000余只,凭借优良的羊肉品质,该基地成功被北京东来顺集团授牌为肉羊产业基地。育肥羊经屠宰分割后,直接供应东来顺遍布全国的门店,构建起一条从养殖基地到餐桌的优质产品供应链,既保障了市场对高品质羊肉的需求,又为当地肉羊产业带来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与可观的经济效益。
深耕“马铃薯”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依托“中国薯都”核心种植区的独特优势,商都县积极借助消费帮扶的东风,引入北京市平谷区“农业中关村”的先进农业科技。同时,利用京蒙项目持续投入8000余万元,大力完善产业设施,精心打造了集马铃薯脱毒繁育、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现代化储藏、社会化销售于一体的“五位一体”全产业链。
2024年,商都县已建成集中连片的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13万亩,培育了10家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在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下,马铃薯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大好,累计销售额达4.7亿元。这不仅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也极大提升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业项目与消费帮扶协同发展,丰富产品供给。商都县在谋划京蒙协作和中央定点单位帮扶产业项目时,始终将消费帮扶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纳入筹划论证的硬性条件之中。通过持续投入建设商都红芸豆分拣包装一体化系统、马铃薯醋罐装生产线系统、马铃薯主食化(馒头)生产线等,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品供应能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