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本报记者 孙国俊 通讯员 钟真君
7年如一日,坚守山村岗位,他带领全村村民从2018年的人均年纯收入4852元到2024年的人均年纯收入15280元,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实在,办实事。”“脾气好,有耐心、有爱心。”村民异口同声地称赞他。
他,就是现任兴和县店子镇喇嘛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侯东飞。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心系村民,把村民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敬业与奉献。
多措并举,全力改善基础设施
“群众选我,是对我的信任,我要立足岗位履行好职责,不负人民重托。”侯东飞说。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侯东飞回到了喇嘛营村,在当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他以高票当选喇嘛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就任伊始,摆在侯东飞面前的有两个亟须解决的难题:水和路。这两件事不仅是喇嘛营村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村民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喇嘛营村内有一条供全村50户村民日常通行的“耕种产业路”,这条路宽2.5米,平时只能供村民驾驶小型三轮车和畜力车通过。每到雨季,道路就会积水,路况泥泞难行。在走访入户中,很多村民反映进村道路有点窄,错车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村庄道路问题,2019年,侯东飞通过协调县交通运输局,将村内的砂石路全部建成了柏油路,上油1.8公里,街巷硬化0.7公里;2024年,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用集体经济资金对进村道路两侧进行扩宽,将原本2.5米宽的土路扩宽为长400米、宽4.5米的硬化水泥路,为喇嘛营村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并在全村安装路灯178盏,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点亮群众出行的“平安路”,同时也照亮了群众的“幸福路”。
喇嘛营村位于店子镇西北部,由于地势特殊导致吃水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侯东飞带领村委成员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地寻找新的水源点。在上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下,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机电井、铺设管道,最终将洁净的山泉水引进了村里。在大西沟建截伏流3处,连接自来水管道2600米,打机电井1眼并配套使用,在泉沟新修建截伏流4处,连接管道1200米,有效解决了喇嘛营村村民吃水难问题,使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洁净、稳定的山泉水。同时,还增加了水浇地300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如果要我说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不是苦和累,而是开心。群众的笑脸,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侯东飞说。
注重发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怎样才能让产业持久发展?如何加快群众致富步伐?成为村党支部的头等大事。侯东飞带领村“两委”干部携手驻村工作队员多次摸底调查,召开村组及村民大会征求意见,并进行详细研究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群众制定具体措施。
入户走访过程中,侯东飞发现绝大多数村民庭院面积较大,又有养殖、种植技能。因此,侯东飞立足村情实际,鼓励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大金杏树、大李子树和123苹果树。同时,与村民签订《庭院经济奖励补助协议书》,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民提供各类果树树苗,而且每斤果实给予0.8元的奖励补助。受此引导,村民积极种植大嫁杏、李子。原本普通的庭院变得多姿多彩,农家小院变成了真正的“致富园”。2023年,喇嘛营村人均收入达1153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6万元。2024年,侯东飞带领村民在村口建起了一处鸵鸟生态养殖基地,购进17只鸵鸟,仅仅几个月就纯收入8000多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喇嘛营村地势平坦,适合大型农用机械入场作业。对此,侯东飞便带领全村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产,着力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农业节水整体效应。2022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114亩,亩产提高500斤,每亩增收600元。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