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办好教育实事 提升幸福指数

2025年04月23日

□本报记者 孙国俊

通 讯 员 金 鑫 刘彦鹏

近年来,化德县用心用力用情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以民生“温度”标注发展“刻度”,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化德县投资2212万元,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校园维修、操场改建工程,重点维修改造了第一中学校园、第二中学风雨操场和第二小学塑胶操场等;积极推进9所学校33栋建筑消防改造工作,健全完善了中小学(园)消防设施配套,进一步提升了薄弱学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第五幼儿园正式开园,实现了普惠性幼儿园县域全覆盖。

建立“强校带弱校”办学模式。县内3所学校与市直学校组建跨区域教育集团,县职业中学与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去年,全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较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化德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共招生380人,圆满完成招生任务,教育招生稳步向好。

稳步推进扶困助学工作。切实做到动态化、精准式认定,去年共资助3686人次,发放资助资金542.6万元,为1154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共计1514.976万元。

完善师资结构。去年公开招聘教师16名,完成15名免费师范定向毕业生分配,统筹校际间流动34名教师,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小学、第二小学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第二中学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教育实验校园。

化德县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借助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力量,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落实教育教学质量奖励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