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日
●市民在书店内阅读 本报记者 李梦娜 摄
□本报记者 李梦娜
当全民阅读的热潮席卷生活的每个角落,家庭作为文化浸润的第一课堂,正以多样的阅读方式诠释着书香的独特魅力。近日,记者走访多个家庭发现,书页间流转的不仅是文字,更是重塑家庭氛围、滋养心灵成长的温暖力量。
在市民王媛家中,每晚8点半的客厅总会准时亮起暖黄灯光,这是母女俩专属的“亲子共读时光”。近期,她们正沉浸于《小王子》的奇幻世界,王媛模仿小王子的语气讲述星际奇遇,孩子听得入神,不时追问星球上的故事。“过去孩子总守着动画片,现在反而主动提醒我该读书了。”王媛翻开记录册,密密麻麻的书目见证着阅读带来的改变,“共读不仅增加了识字量,讨论故事时她的表达也越来越有条理。”
幼儿绘本教育工作者孙佳敏指出,家长在共读时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与表情,能有效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种沉浸式互动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维系亲子情感的重要纽带,长期坚持的家庭往往在亲子沟通与孩子语言能力上更具优势。
在新华书店的安静角落,市民赵晓萌与孩子各自专注于手中书籍。赵晓萌介绍,丈夫偏爱经济心理类读物,她钟情散文,孩子则痴迷探案故事,尽管阅读偏好不同,一家人却共享着阅读的乐趣。他们会在闲暇时互相推荐好书,不同领域的观点碰撞,让家庭讨论充满思辨色彩。同样保持家庭阅读习惯的梁洁也分享道:“独立阅读不仅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定期的读书分享会,更让我们在交流中加深了彼此的理解。”这种既尊重个体阅读自由,又保持思想共鸣的“平行阅读”模式,正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
退休教师范俊家中,随手可及的书架、茶几上翻开的书本,无声诉说着延续30年的阅读传统。范俊每日戴着老花镜阅读,女儿利用通勤时间听有声书,小外孙果果也养成了睡前读书的习惯。“阅读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范俊感慨道。这种融入日常的阅读习惯,如同春雨般滋养着三代人的精神世界。
从温馨的亲子共读,到独立却共鸣的“平行阅读”,再到代代相传的生活习惯,家庭阅读正以丰富的形态传递文化力量。书页翻动间,一个个家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成长,更在书香中编织出紧密的情感纽带,阅读真正成为点亮生活的温暖灯火。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