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本报记者 卢济安 通讯员 张蜀雁
“你可知道杜尔伯特草原,辽阔无边的牧场,还有那壮美的阿木古郎,彩云描绘天地吉祥,数不清那神秘的敖包,保佑牧人太平安康,说不够那神舟,神舟的传人,激荡草原腾飞的梦想……”一首悠扬动听的《神奇草原》传唱着四子王旗各族儿女赞美家乡、热爱祖国的深情,也诠释着以爱国、忠诚、团结、担当为核心内涵的北疆文化在这片神奇草原的延续与传承。
爱国——“人民楷模”都贵玛的大爱无疆
2024年11月16日,从四子王旗到江苏省南京市,历经1500公里的长途跋涉,“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终于回家了!这场跨越64年的寻亲之旅,见证了岁月不移的亲情和横贯千里的思念,使北疆文化的质朴美学与深情叙事重归公众视野。
“妈妈,感谢您对弟弟的抚养,您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谢谢您!”一连十几声“谢谢”,道不尽寻亲64年的艰辛与终得团圆的喜悦。2024年11月23日至25日,扎拉嘎木吉的姐姐杭巧云从江苏省南京市奔赴千里之外的草原,只为当面致谢“草原母亲”都贵玛。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多地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内蒙古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1960年至1963年,先后接纳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3000余名孤儿,“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传颂天下,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大爱与团结共进的力量。
1961年,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年仅19岁的都贵玛主动承担起照顾28名上海孤儿的重任。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她从喂饭、把尿做起,克服重重困难,用心用情用爱温暖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
扎拉嘎木吉是这28个孩子中最后一个被领养的,也是和都贵玛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孤儿。扎拉嘎木吉第一次被领养后,都贵玛得知其家庭条件较为困难,随即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申请将其接回,亲自承担抚养责任。半年后,有一户条件较好的牧民前来领养,经过严格的考察,都贵玛才放心地把扎拉嘎木吉交给他们。
2019年9月,“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代表,主动收养28名孤儿,精心研习医术,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生命,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
都贵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彰显了深厚的家国情怀,被誉为草原上的“英雄母亲”。
忠诚——“最好牧场为航天”的传奇历程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在那令世界瞩目的一刻,四子王旗各族儿女载歌载舞,共同见证中国航天史又一伟大壮举。
无论是遨游太空的“神舟”,还是九天揽月的“嫦娥”,都与这片神奇的草原有着不解之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启动以来,经过三年科学论证,最终确定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东风地区为载人飞船着陆场。
于是,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四子王旗各族儿女用他们朴实的行动默默地给予支持,并一同见证着中国人遨游太空的脚步。
嫦娥五号返回器降落在牧民花拉的草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牧民恩克其其格家草场成功着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点距离牧民杨文俊家仅几公里。神舟九号着陆第三天,杨文俊在着陆点打下一根水泥桩,他要永远记住这个不凡的位置,他说:“神舟飞船落在我家草场,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当日,预定核心区的牧民都暂时迁出了草场。6月26日,当嫦娥六号返回器运抵北京举行开舱活动时,牧民特木尔巴特尔换上了节日盛装,在他家草场中“嫦娥六号返回器落点”标志牌两侧,庄重地系上了蓝色的哈达,并与妻子合影留念。“看到嫦娥六号返回器成功着陆,我非常激动!我为伟大祖国的航天事业点赞!”他高兴地说。
从1999年起,乌兰察布边境管理支队辖区各派出所民警先后负责过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五号等飞行器的回收安保任务。“我一共参加过9次安保任务,每一次都很激动。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能够参与其中,见证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很自豪!”乌兰察布边境管理支队边管处副处长侯桂峰说。
无论是“神舟”着陆,还是“嫦娥”回家,“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奉献精神,在这片神奇草原得到了生动诠释。草原儿女全力以赴支持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像这片神奇草原一样宽广温暖,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内涵。
团结——温暖群众五十载的坚守奉献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道出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声:民族团结!(下转第四版)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