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工作人员向村民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本报记者 鲍娜 摄
本报讯(记者 鲍娜)4月27日,以“护佑地球精灵,共筑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暨第44届爱鸟周宣传活动,在察右前旗黄旗海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活动通过科普宣传与实地参观,引导公众认识鸟类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号召全社会共同守护候鸟迁徙通道,维护生物多样性。
“大爷,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在正值候鸟迁徙季,它们可能会途经咱们这儿。保护好这些鸟儿,就是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在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南营村广场,乌兰察布市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站工作人员手持宣传手册,向村民讲解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聆听。
活动当天,参与者走进位于察右前旗气象局内的黄旗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智慧化监管中心。指挥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呈现保护区各区域画面,候鸟活动轨迹、栖息环境等数据清晰可见。先进的红外监测设备与智能管理系统,展现出科技赋能野生动物保护的显著成效。
据乌兰察布市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站数据显示,全市现有野生鸟类215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3种,包括大鸨、金雕、秃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1种,涵盖大天鹅、小天鹅、红脚隼等。今年春季候鸟迁徙季,乌兰察布已监测到鸟类55060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24只、二级保护动物13986只、三有保护鸟类40950只。同期,全市累计救助野生动物16只,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只、二级保护动物3只、三有保护动物5只。
“我们制定了《乌兰察布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2023—2030年)》,明确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和禁猎期。”乌兰察布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佃文介绍,通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完善野生动物救助体系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本地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他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压实保护责任,通过强化监测预警、严格执法监管、深化科普宣传、提升救助能力等举措,筑牢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防线,营造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