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本报记者 孙国俊 通讯员 张蜀雁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近年来,作为“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种植大旗之一,四子王旗始终致力于马铃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运用“科技密码”解锁种薯培育新路径,源源不断地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四子王旗吉生太镇的内蒙古鑫雨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雨公司)的智能化生产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稚嫩翠绿的马铃薯种苗,它们悬空而长,初生的白色根须纤毫分明、丝丝缕缕、滴着水珠……这一幕,让人不禁对雾培这项新技术充满了好奇。
芽尖里挑出“尖子生”
雾培是一种无土栽培方式,通过将营养液雾化后直接喷施到植物根系,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水分和养分。
鑫雨公司总经理王淑娟介绍,雾培摒弃了传统的基质栽培方式,让马铃薯的根系可以在空中自由生长,根据种薯生长周期的长短制定不同的营养配方及喷洒时间,并通过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定时将营养液均匀地喷洒到马铃薯根系,使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雾培生产马铃薯原原种采用的脱毒组培苗,取用的是芽尖顶端部位的细胞继代培养而成的,这一部分最‘干净’。”王淑娟介绍,由于芽尖部分的干细胞一直处于生长状态,代谢最为旺盛,通过提取芽尖上的细胞培养成试管苗,经测定不含病毒后,便可大面积扩繁马铃薯脱毒组培苗,每株马铃薯苗可以结出80~100粒“金蛋蛋”,像串串葡萄,还可以反复采收。
据了解,传统基质栽培方式所采用的蛭石是一种产自河北的矿产资源,每亩地的蛭石成本需要1万元左右,需要年年更换,而雾培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节约了矿产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雾培可控性强,繁育环境干净卫生,不仅有效避免马铃薯原原种感染疮痂、粉痂、黑痣病等土传病害,还将原有基质栽培40%的水肥利用率提高到95%。传统基质栽培平均每株苗可产2粒原原种,而雾培每株苗可产80~100粒原原种,产能提高45倍左右;传统基质栽培平均每亩地可生产原原种18万粒,而雾培平均每亩地可生产原原种200~300万粒。
“金蛋蛋”结成“葡萄串”
王淑娟口中的“金蛋蛋”,便是通过雾培栽培繁育出的马铃薯原原种。马铃薯原原种相当于土豆的“祖祖辈”,其纯度为100%,通过原原种可以生产出原种,再由原种生产出合格种薯,进而向市面上提供农户播种需要的种薯。因此原原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种薯的生产性能。
“从栽苗到结薯需要45天左右,每隔10~15天便可以根据客户需要的大小进行采摘,所产的原原种块茎形态均匀、表皮光滑、可人工控制大小,最重要的是无土壤残留污染,更不会有任何土传病害。”王淑娟说。
据了解,鑫雨公司于2019年便开始从事雾培技术的探索与研究,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实践,成功实现了马铃薯原原种工厂化生产的重大突破,并取得了“气雾培室原原种生产专利”。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种业的效率瓶颈,更通过气雾培生产模式达到“工厂替代农田、数据驱动决策、芯片追踪品质”的效果,构建起新一代种业基础设施。这一技术革命,彻底打破了传统技术桎梏,实现了从“土壤依赖”到“智能可控”的跨越。
目前,该公司拥有智能玻璃温室、气雾培育床、全自动智能气雾栽培控制系统及雾培面积20余亩的智能化生产大棚,共投资3000余万元,拥有技术人员12名。一年可栽培两季,可产出原原种约6500万粒,能够满足约1700亩的马铃薯种植面积。
科技赋能开启致富新“薯”光
鑫雨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以马铃薯种薯生产为核心、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为延伸,集研发、繁育、推广、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马铃薯产业公司,占地面积160余亩,共投资2.3亿元。是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乌兰察布市农牧业产业化市级示范联合体。
近年来,该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入股、聘民为工、供应种薯、科技服务等多种模式,不断带动农民稳定增产增收。目前,受益农户达2200余户。
通过雾培技术,使种薯生产成本降低,亩均减少成本100元,实现增收15%。农民以市场价将土地承包给该公司,待产品销售后,该公司按纯利润的20%再向入股土地的农民进行分红;对于购买该公司种薯的农民,秋收后该公司按市场价回收其马铃薯,再经过清洗、分级、包装后进行销售,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30多个地区,并出口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8个国家,平均每吨增收200元。
(下转第四版)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