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县:绘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5年05月08日

□本报记者 王锦鹏

通 讯 员 阎国平 杨培升

近年来,兴和县与北京市延庆区以京蒙协作为桥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强化区域联动与交流合作。双方深度推进产业协同、资源互补、品牌共建,不断激活文旅市场新活力,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全力推动文旅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政府引领,擘画区域文旅协作蓝图

兴和县与延庆区党政领导班子立足长远,高位谋划京蒙文旅协作事宜。延庆区凭借丰富的文旅发展经验和后冬奥时代的强劲带动效应,结合兴和县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将文旅产业协作列为京蒙合作的重要发力点,全力推动文旅农深度融合,加速兴和县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进程。

为切实推动兴和文旅产业发展,两地党政代表团频繁互访,围绕文旅协作机制构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宣传推广深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明确协作重点与发展方向。延庆区文旅局与兴和县文旅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文旅产品开发、文化交流、民宿产业培育、服务管理提升等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共识。一系列务实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兴和县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67.86万人次,同比实现104%的大幅增长,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精准施策,激活民宿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展旅游民宿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延庆区践行“两山”理论,通过建立民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民宿联盟、出台奖励政策、强化品牌建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出乡村民宿发展的“延庆样板”。

结合兴和县的地域特色与资源优势,延庆区携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构建人才、资金、项目协同发展机制。借鉴延庆民宿发展经验,双方共同投入京蒙协作资金,开发兴和县民宿旅游资源。目前,已建成15栋 “物生其地”特色民宿,并配套建设中餐厅、零碳牧场咖啡厅、乡村振兴学院、星空露营区等设施。同时,开展环涝利海旅游整体规划,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小品、旅游标识、环湖旅游路等项目建设。

此外,延庆区借助北方民宿大会、民宿管家风采大赛等活动,为兴和县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助力提升民宿运营管理水平。兴和县也相继出台民宿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奖励扶持办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路径。

深化交流,奏响两地文化交融乐章

文化是连接兴和县与延庆区的重要纽带。两地以文化交流为抓手,共同谱写民族团结、文化交融的精彩篇章。联合举办“学悟二十大 谱写新篇章” 四省区市十五旗县书画作品邀请赛、“翰墨兴和 文润北疆”蒙京晋冀四省十地书画邀请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两地文化特色,生动讲述区域合作故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兴和县乌兰牧骑开展“北疆文化神州行”新春赴京演出活动,用歌声与舞蹈带领北京市民领略内蒙古草原风情。延庆区积极协调首都图书馆,向兴和县图书馆捐赠1000册图书,并在“物生其地” 民宿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点,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浸润于文化的滋养,实现“诗与远方”的完美融合,以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振兴。

多维宣传,提升兴和文旅品牌影响力

兴和县充分借助延庆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加强资源对接,全方位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在延庆区组织的赴外省市文旅资源推荐会上,兴和县文旅企业走进张家口、大同、唐山、天津等地,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推介,与47家旅行社现场签约,持续擦亮兴和首都“后花园”的金字招牌。

在延庆举办的兴和县文旅资源推介会上,《兴和进行时》文旅宣传片全方位展示兴和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推介官的精彩讲解引发广泛关注,现场发放苏木山景区门票,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在“约会最美冬奥城”津冀晋蒙百家旅行社延庆行——2024 年延庆区文旅资源推荐会上,兴和县推介官分享文旅资源与东西部协作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与20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线上宣传方面,延庆区在“北京延庆”“美丽延庆”“长城内外”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发布100余篇兴和县文化旅游资源及特色产品推文;在 “妫水农耕”APP上线兴和县农副产品和龙兴陶瓷,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大幅提升兴和县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山水相连情谊深,京蒙协作谱新篇。未来,兴和县将继续携手延庆区,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并肩前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兴和篇章注入强大动力。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