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多举措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25年05月09日

□本报记者 李璟 通讯员 马晓波

2024年,化德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林长制体系建设与生态保护,构建“党政同责、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全域覆盖”的长效治理格局,为筑牢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支撑。

——完善组织架构,夯实制度根基。

建立“双组长”领导体系,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县级林长,6名县级副林长分片包干6个乡镇林业资源保护。修订《林长巡查工作制度》《林长会议制度》,推动森林资源管护规范化、常态化。公腊胡洞乡率先完成林长制标准化建设试点,形成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模板。

——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履职增效。

全年召开1次林长全会、3次专题会议,系统部署林长制重点任务,细化部门分工清单。通过3道林长令,靶向推进森林资源保护、造林绿化、防火禁牧等工作,配套制定县乡林长4类责任清单,明确任务时限与考核标准。各级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查督查,形成“调研部署-一线落实-成效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引领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守生态底线,强化资源管护。

重拳整治林草领域违法行为,7893个图斑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实现“问题发现-整治-验收”全流程闭环。构建“人防+技防”防火体系,新建40.6公里森林防火道路,全年开展应急演练3次,重点区域巡护覆盖率达100%,实现零火灾目标。完成62.1万亩外来物种普查、1.59万亩松材线虫病监测,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02万亩、草原“虫鼠双防”51.04万亩,生态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深化生态修复,厚植绿色底蕴。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实施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6.7万亩、浑善达克沙地治理7.17万亩,完成风电光伏治沙4.4万亩、林草湿荒修复3.9万亩,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度提升12%,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0.8%,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

——凝聚共治合力,营造绿色风尚。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全年开展5场主题宣传活动、发布15期工作简报,培训护林员200余人次,发放资料3万余份,群众生态保护知晓率从65%提升至82%。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下一步,化德县将以“增绿、增收、增能”为目标,持续压实林长责任,严厉打击毁林占绿行为,深化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等工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韧性更强、底色更靓。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