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 做灾害信息传递的“擎灯人”——记灾害预警信息员优秀代表韩绍哲

2025年05月14日

□本报记者 高蓉

今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文章《促进基层能力提升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基石》,刊登了10位灾害预警信息员优秀代表,韩绍哲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光荣退伍的韩绍哲回到家乡被分配至乌兰察布市安监局工作。2019年,单位重组后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韩绍哲在综合救灾和物资保障科担任信息员一职,负责对各旗县市区的灾情信息进行核查上报,为上级决策部署提供信息支撑。

雨夜未眠 灾情报送不容有失

初见韩绍哲,他刚值完夜班,这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风风火火地走进办公室,有力的步伐却难掩踉跄,这是去年手术留下的后遗症。2024年6月,韩绍哲因意外受伤导致跟腱断裂,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工作,躺在病床上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核对每一条数据,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和及时更新。“灾害信息的传递不容有失,当时各旗县市区灾情的报送工作正需要我。”

6月28日是韩绍哲出院的日子,按照医生建议,他本应在家静养1至3个月。然而,当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袭击商都县,3人不幸失踪。灾情就是命令,韩绍哲毅然放弃休息,投入到协调工作中。那一夜,电话铃声不断,他耐心接听来自各方的线索,迅速记录下每一个关键信息,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努力。7月1日,乌兰察布市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丰镇市最大降雨量达103.6毫米,兴和县最大小时降雨量达59.5毫米。韩绍哲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与各旗县市区的灾害信息员取得联系,详细询问是否有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等受灾情况。协调过程中,他耐心指导当地灾害信息员准确报送灾情,并反复强调:“一定要仔细核实,不能有任何差错!”

每一条最新的灾情信息都至关重要,影响到上级对灾害救援的决策部署。寂静夜色中,敲击键盘的嗒嗒声格外清晰,那是与时间赛跑的步伐。经韩绍哲核实传递的每一条灾情信息,如同一股救援绳索,一头系着上级部门的决策系统,一头连着灾害现场的人民群众。

2024年6月20日至9月18日,韩绍哲共计对各旗县市区上报的221条灾情信息进行了及时核查,将整理汇总的42条灾情信息上报至自治区相关部门,确保了灾害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不仅为乌兰察布市申请到2024至2025年度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6957.74万元,也为上级科学决策和精准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走村入户 筑牢社会稳定防线

“一定要仔细核实信息,不能有一点差错。”这是韩绍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洪涝、旱灾、虫灾、雪灾……灾害来临前夕,各旗县市区的灾情信息就会纷至沓来,韩绍哲每天要处理十多条灾情信息,有时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线索,却能帮助老百姓挽救一年的收成。

“小韩是我们科室最细心耐心的人,总是能在细微处发现线索。”市应急管理局综合救灾和物资保障科科长苏立宁给予了韩绍哲很高的评价。

每到年底,信息员的另一项工作就是走访各地,了解各旗县市区全年的受灾情况,为当地的受灾群众发放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

冬日里的乌兰察布是肃杀冷寂的,皑皑白雪覆盖一切生机。可对于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的牧民宝音德力格尔来说,穿过冰天雪地来送救助资金的一行人,是洒向素色人间的一缕金色暖阳。2023年10月是韩绍哲受伤前最后一次走访受灾地区,牧区深受雪灾侵害的状况触动了韩绍哲的心。“这份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量,也让我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救灾工作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2024年春节前,救助金准时打到了牧民的账户上,助他们温暖过年。在那一刻,韩绍哲深深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感与成就感。

目前,乌兰察布市共有灾害信息员3354人,他们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中的“神经末梢”,是灾害预警传递的“最先一公里”,也是灾害信息上报“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灾害信息员身处抗灾救灾最前沿,承担着灾情信息收集、核实、报送的重要职责,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筑就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实防线。

“我会继续努力当好救灾工作的‘螺丝钉’,群众信赖的‘守夜人’,回报人民群众的托付。”多年来,韩绍哲满怀对人民群众的关切,默默坚守在灾情信息报送岗位上,与风争速、与雨赛跑,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响应赢得先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灾害信息员的责任与担当。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