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本报记者 李璟 通讯员 李宁
在四子王旗,一场关于农业节水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这里,人们正以科学的思维、精细的管理和先进的科技,全力做好农业节水“文章”,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助力灌溉用水高效利用,实现“细水长流”。
科技赋能,精准实现节水增效
“通过监测根部湿度,智能系统及时补充水分,让马铃薯‘喝水喝到恰好饱’。”春耕备耕时节,四子王旗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李亚平正忙着为今年的种植做准备。他介绍,过去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量难以控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土壤湿度也难以保持。如今,借助先进的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根部湿度精准补水,实现了节水增效。
农业节水不仅是政府推进的工作,也是种植户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重要抓手。四子王旗组织现场观摩会,邀请乌兰察布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二级推广研究员关慧明指导授课。李亚平抓住机会,与授课老师深入探讨农业节水技术。关慧明对李亚平的节水措施表示赞赏:“检测根部湿度,按需给水,不仅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且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还要做好土壤的改良、适当加入羊粪等天然肥料、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和存储时间。这些都是有效的节水方法。”
普及节水知识,推动节水型农业发展
观摩会现场,节水知识和技术的普及,让种植大户和村民们受益匪浅。通过专家的讲解,大家的节水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打破了传统思维中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共同探索新的节水技术和模式。四子王旗通过这种形式,为全旗的农牧产业、高效用水探索出可借鉴的模式,推动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农田灌溉的“科技范儿”,彰显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脉动,为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写下生动注脚。在四子王旗大黑河乡,高标准农田种植大户代表支涛通过使用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实现了每亩节水26.5%、节肥20%,同时节省了人工成本,产量也更高。他兴奋地说:“用上了这套系统,就能让庄稼‘喝好喝饱’,把水量控制得刚刚好,防止浪费。”
以水定产,高效节水灌溉助力农业发展
近年来,四子王旗坚持以水定产,突出抓好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和以滴灌、微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同步实施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节水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全年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在8374万立方米,实现农业节水2000万立方米。
同时,四子王旗以农作物种类为基准,坚持以水定位,设定用水量“上限”,核定灌溉用水量。积极推广农民使用1.1升/小时以下低流量滴灌带,该方式水流量低且匀速,减少了漫灌的渗漏和喷灌的大量蒸发,进一步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实现亩均节水约52立方米。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的同时,对农户节余灌溉用水权指标进行回购,用于城镇生活供水,充分调动了节水积极性,盘活了水资源存量。
四子王旗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做好农业节水“文章”,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还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四子王旗将继续坚持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和科学规划,进一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农业节水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