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集宁师范学院):申报的教育部特色项目顺利结项

2025年05月14日

□本报记者 李璟 通讯员 银燕

近日,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集宁师范学院)申报的教育部特色项目《内蒙古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实践研究》顺利结项。

该项目是教育部首批立项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特色项目,由基地主任拓俊杰教授组织申报。在研究开展过程中,项目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抓手,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实践探索、国家统编教材使用情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态度及取得的成效、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具体举措等调研,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期间,项目组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小学教师、学生、基层机关干部等社会成员,开展了20余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同时,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采用送教到校、送培到校等形式,对多所原民族语言中小学进行帮扶,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集宁师范学院)自2021年获批成立以来,结合地区实际和自身优势,连续多年积极参与完成内蒙古西部片区“统编三科任课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等教育培训项目和教育部学前儿童普通话能力抽查监测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第二批62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期检查中,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集宁师范学院)获得“优秀”等次,基地主任拓俊杰受邀为教育部语用司第三期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骨干人员作了经验交流。

多年来,基地始终以“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责主业,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基地功能,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为目标,通过走访调研、一地一策精准帮扶、经典润乡土“1+1”、书香校园、“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积极助力内蒙古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开展。

2022-2024年,基地成员多次深入锡林郭勒盟,对东乌珠穆沁旗国境线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嘎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和用语态度、正镶白旗原民族语言学校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状况等进行调研;深入乌兰察布市,对商都县、四子王旗、察右中旗等地开展“一地一策”系列帮扶活动,为当地公务员开展了8学时的线下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技巧培训和实地测试,并深入当地中小学了解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和推广普及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实际困难,商定了具体帮扶措施。与此同时,基地联合校团委,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和语言文字专家带队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活动,8支团队入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1支团队被教育部、团中央评为2023年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该项目顺利结项,是对基地过往工作的肯定,也为未来指明方向。下一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集宁师范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力办好自治区“两件大事”,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建设方略,积极发挥基地作用,做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