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智——“智”行合一 科创硕果满枝头

2025年05月21日

□本报记者 郝帅鹏

获批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131项,获批资金6320.7万元;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已认定22家;审核推荐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已正式入库89家……

回首2024年,“智”无疑是乌兰察布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关键词,贯穿全年。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正是这一非凡成就的生动注脚与有力佐证。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工作部署,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围绕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按照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部署要求,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为推动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动能。

以“智”为台筑基石 汇聚科创启新航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作为科创能力建设和科研力量凝聚的关键核心,科创平台在提高地方创新活力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4年11月27日,乌兰察布市铁合金科技创新研究院在丰镇市内蒙古新太实业集团揭牌成立。市铁合金科技创新研究院集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实验及成果转化于一体,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铁合金研发中心。研究院将整合国内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聚焦行业难题,通过企业出题、专家揭榜等方式,为产业和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市铁合金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成立是我市做大科技创新平台的缩影,彰显了我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坚定决心。除此之外,全市还搭建了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源网荷储”重点实验室、肉羊数智育种基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群成势,为推动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024年,我市加快创新布局,建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不断提升其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申报获批智慧物流技术与高端智能装备、木质材料高效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获批自治区技术合同登记认定机构1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3家;备案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家;培育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9家和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9家。

以“智”为桥转成果 产业升级破浪行

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驱动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引擎。它不仅能将实验室的智慧火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能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引擎。

储能电池用聚偏氟乙烯(PVDF)类正极粘结剂项目已建立了PVDF制浆以及粘度稳定性评估方法,成功锁定了影响浆料粘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成功研发可降低体脂、改善肠道菌群的国产直投发酵剂,打造中国酸奶产业“芯片”,有效突破进口发酵剂“卡脖子”的困境,为自治区乃至全国乳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菌种保障;

“利用铁合金熔渣制备人造石材的研究及示范”实验项目取得成功,铁合金熔渣化身环保人造石材,实现变废为宝;

……

窥一隅可知全貌。借力科技“突围”工程,乌兰察布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

除此之外,在第十七期“蒙科聚”专题成果发布会——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业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和第四十三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乌兰察布市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成果和人才需求发布会上,共发布“马铃薯水肥减量与高效利用技术”“冀张薯、京张薯”“中加11”“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绿色高效回收再利用技术”“新型石墨烯防腐涂料”等27项成果和1项人才需求。

一年来,全市科技领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的安排部署,锚定“闯新路、育产业、提总量、争进位”总体目标,紧扣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生态保护修复的“4+1”科技突围产业布局,重点围绕低碳循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科技4个点位发力,凝练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12项。

以“智”为媒促交流 合作共赢谱新篇

我市深入落实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积极引导汇聚科创资源。经过不懈努力,科技合作达成一系列共识,取得一系列成果,一批高端创新平台落地建设、高质量科研合作项目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团队走进乌兰察布。

2024年3月29日,乌兰察布市与北京市海淀区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绿色算力进京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并举行了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两地将共同建设北京人工智能训练场乌兰察布基地。

2024年6月16日,数道智算乌兰察布大规模智算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举行,为我市算力产业再添新引擎,开创了京蒙合作、政企共建的新样板,标志着我市与北京市共建算力高地布局进入新阶段。

近年来,在自治区科技厅和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科技招商引资、企业孵化等方式,简耘科技、华颂农业、京西农牧业、石墨烯科技等多家优秀科技型企业陆续落户乌兰察布。2024年以来,北京市科委支持中金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达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实施京蒙科技合作4项,支持经费556万元。

(下转第四版)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