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0日
□本报记者 张丽娟
实 习 生 张晓阳 张燕
6月6日,由集宁师范学院与乌兰察布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文艺精品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在集宁区新世纪小学和集宁师范学院开展。青年诗人晓角携诗集《三天过完十六岁》走进校园,与师生们面对面交流,分享她用文字改变命运、用诗歌温暖人生的感人故事。
晓角,本名李华,2003年8月生于乌兰察布丰镇市的一个贫困山村,“小时候家里是村里最穷的几户之一”这个本该享受校园时光的00后女孩,却因家庭困境一度失学。
然而,是文学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8岁时,曾做过民办教师的外公送给她一本《唐诗三百首》,那些直抵心灵的诗句成为她最早的文学启蒙;15岁时,她开始用文字宣泄生活的苦痛;17岁时,组诗《一个少女的冬天》在《中国校园文学》发表,标志着这位自学成才的少女正式走上文学道路。
2024年9月,晓角的首部诗集《三天过完十六岁》出版,收录了她自2019年以来创作的近140首诗歌。诗中既有对家乡风物的深情描摹,也有对亲人恩情的真挚倾诉,更记录了一个少女在生活重压下依然保持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如诗集中同名诗作所写:“三天,一天寄给母亲/做成布/去让她擦洗自己走失多年的白发/一天送给父亲/烧成夕阳/让这个老农提前一时辰走完六条沟的山路”,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惊人的情感力量。
一位诗人这样评价:“上帝诅咒了她的生活,却亲吻了她的灵魂。”晓角的诗质地坚硬,在尘土飞扬的人间寻找着暖色调,展现出一个少女超乎寻常的精神韧性和生命张力。
在新世纪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梓馨在互动环节激动地说:“晓角师姐的诗朴实自然,让人感同身受。从没上过学的她能写出这么真挚的诗句,让人佩服。”活动现场,孩子们自发朗诵诗集中的片段,用稚嫩的声音诠释着对文学的理解。
在集宁师范学院——这个晓角曾以旁听生身份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的地方,如今她以青年诗人的身份为学弟学妹们讲述着热爱文学与坚持写作的心路历程。“写作让我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也希望这些文字能给更多人带来勇气。”晓角说道。
“从《我的动物世界》到《三天过完十六岁》,可以看到晓角思想成长的清晰轨迹,饱满的情感赋予文字强大的张力,这正是她的诗最打动人心之处。”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杨瑞芳为晓角的成长感到自豪。
作为乌兰察布市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文艺精品进校园”系列活动不仅搭建了广大师生与文学创作者直接对话的平台,也成为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如活动主题“以文学点亮生命之光”所昭示的,在晓角的诗歌与故事中,让读者看到了文学改变人生的力量,也看到了一个年轻灵魂在逆境中绽放的光芒。
据悉,作为活动的协办单位,市融媒体中心和领先书城的负责人均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让更多优秀作品走进校园,用文学的力量滋养青少年的心灵。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