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0日
●王瑞生
亲情这一话题一直以来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亲情已经被演绎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但是这并不影响有着深厚文学素养和怀揣真挚情感的作者以新的视角再挖掘再创作这种人世间不可或缺的情感温暖。
有幸拜读闫曼丽女士的文章《微不足道的……》,相信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会和我一样被深深打动并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她以平实细腻的笔触抒写着亲情,给予亲情新的内涵,她真情恳挚地赞美着亲情,同时赞美着以亲情意寓的文明本真。
文章开篇用凝练的笔触勾勒了早春黄昏的街头,虽区区六字,却在空间及意象中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怅惘氛围,这也恰恰赋予文章一种基调。那么作者为何以此笔调去写作呢?除了有祖孙别离难舍的依依之情在里边,作者更是以宽广的视角去探求“现代文明带给了我们什么”这一问题的沉郁思考。
毋庸置疑,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然超乎过去所有的时代,作者写“小城是浮浅的、聒噪的、呆板的、冷漠的”一语中的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瑕疵,而这些社会问题的妥善解决将会愈来愈影响社会文明化进程。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毫不掩饰披露出来,其目的是唤醒那些自以为是的“文明拥有者”心中阴暗的一面。
显然作者谙于文学创作中艺术性的问题,并没有给予社会存在的这些问题以直接的苍白的批评,而是以艺术的具有感召力的写作手法,以祖孙亲情、小男孩和小朋友以及小男孩和大自然的亲密无间、纯真无邪的情感为比照,用小男孩来到小城后所见所感,所遭遇的人、事、物的众多“不喜欢”作比较,让读者清楚感受、深思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虽然未写什么才是文明,但却令我们豁然明了文明的内涵——文明不啻为文化意义所涵盖,它应该是无论我们的社会如何进步发展,总是应该固守人与人及人与其生存环境即大自然之间互为尊重互为相亲、依附、和谐的一以贯之的操守。
本文中小男孩由于在较为朴真的环境中成长,没有为喧嚣社会中之阴晦所浸墨,他的情感和思想是纯朴又纯真无邪的。作者正是撷取小男孩这一思想特征,以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做衬映,令我们体会到自诩文明人的心中隐藏着怎样的“魔障”,在这里,小男孩被赋予了文明的化身。小男孩的性格是倔强的,是不为世之尘埃所覆蔽的,“男孩告别了许多,却坚守着许多;男孩将面对许多,却在拒绝着许多”。这恰是作者的呼唤,呼唤着我们心中那一片明洁的领地不可以被轻易地玷污!
作者对现代文明发展是满怀信心的。小男孩虽然被喧嚣的城市生活所裹挟,但“他得像战士那样坚贞、执着地守护自己的内心”。当小男孩面对与诸多“不喜欢”的冲突时,“男孩抬起结痂的手背抹了眼泪,小脸一片脏污,他把石子放进口袋,又按了按昂起头大步向前去。”——文明与野蛮冲撞斗争后其必将无可遏止大行其道……
《微不足道的……》的标题经过艺术处理,给人以自省自警之功用,让读者深刻体会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共处,是不容忽视且有必要竭力挽回和纠正的!
初读闫曼丽女士此文,先是被一种优美动情的文字和缠绵悱恻的情感拨动心弦,尔后更是被她那深刻的哲思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折服,感叹她把文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得如此完美,无懈可击!在著者与欣赏者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潜默地把她所倡导的坚守文明本真和社会公德传达给了读者,使我们在欣赏作者精心创作出的艺术作品的同时,心灵受到洗礼!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