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鼠的下场——浅读《李斯列传》

2025年06月10日

●陈珍

是日得宽余,偶翻《李斯列传》遂看穿了仓鼠的下场:仓鼠者,乃秦朝史称“才力功臣,千古一相”李斯是也。

这位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既有建功立业的辉煌,更有身败名裂的晦暗。此公的千古不朽,乃至万年遗臭,诠释着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狭窄肮脏的人生观。

年轻时的李斯只是只厕鼠,在郡里做着管理文书的芝麻小吏,做得很是憋屈,管管文案无权力、无利益,既乏味又无劲。于是,不是观察办公室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就是观察郡里仓库里的老鼠。他看到厕所的老鼠整天以脏东西充饥,还不时受到瘦狗廋猫攻击,活得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可是粮仓里的老鼠,则终日饱食仓内囤积的粟米,又住着受兵卒保护的仓库重地,无饥饱之劳烦,无安危之忧虑,悠哉,乐哉!久而久之,便有了心得体会:同是鼠辈,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状况的差异确实天壤之别呀!环境决定命运——要成为仓鼠,就得争取钻营于仓库;要改变命运,就得改变环境。

赤裸裸的人生信条——仅仅是一己的私利和地位。哪怕是辅国行政,其唯一标准也首先是自己,再先还是自己。

李斯毕竟是个政治上风云际会的人物,虽然人格低下,私己至上,无道却不昏庸。他十分清楚地懂得择地而处,只有把自己放在最佳位子上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更好地发挥自己。他更加明白,仅有“大志”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真本事。是此,青年李斯跋山涉水去拜教当时稷下“最为老师”的荀况学习治国学说与策略,为日后的仓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千古一相”李斯,可他公然摒弃仁义礼信,唯留一“智”。不事德信修养,奋力图进,反而不择手段,唯利是图。他在西行秦国临行前,向他的老师荀子慨然陈词“……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这露骨的心语呼吐,由古及今凡正常人听来多扎耳惊心,但在他看来却是不饰虚伪,实实在在的信条。李斯的一切言行可谓地地道道、彻头彻尾、表里一致的小人行径,而且对他自己的肮脏心迹从没有用什么旗号去标榜,也没有一块曲线掩饰的遮羞布。这就是李斯赤裸裸的品格——只能做小人、做帮凶,而不能做头领、做“政治家”。

充当秦相的舍人,受到吕不韦的器重,被任命为郎官;一篇《论统一书》受到秦王的赏识被任命为长史,号为三公辅佐;缘献出“收买、暗杀、进剿”三者有机结合的奇谋,开始了辅佐秦王实现伟业的政治生涯。是的,这便是李斯,这便是才华横溢“千古一相”的李斯,也是只可贬评不可褒扬的李斯,也是唯利是图的李斯。显然,他不算伟人,连枭雄也算不上。然而,就这个“算什么东西?”的家伙,力驳分封,巩固统一,建立郡县制增强中央集权。受命将《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创造秦篆,也称斯篆,作为标准文字,统一全国文字。这对我国两千年来的汉语书面语保持统一,对于文化古籍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重要作用。故此,鲁迅先生称李斯在我国文字史上是有着“殊勋”的。

他曾躲在客店里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那篇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不仅对秦国网罗天下人才,完成统一大业起到了神奇的作用,而且在历史上多个政治集团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醒目迪识的威力。难怪鲁迅击腕叹曰:“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样就再次雄辩地证明:李斯,确有真本领!

然而,只因秦王读《孤愤》《五蠹》后拍案叫绝,李斯便不顾同窗之谊,绞尽脑汁诽谤韩非。致使一代才子,哭诉无门,饮鸩自尽。李斯害死了韩非,可他自己则在政治生涯中贯彻了韩非的基本思想,贪天功为己有。

怕担风险、附逆权贵,贪恋富贵、助纣为虐……李斯肮脏卑鄙的行为被历代正人君子所唾啐。

可世事常常出人意料,阴谋陷害韩非的李斯也遭到了残忍的陷害。我们从史册里看到赵高谋害李斯的手段毒辣而高明得更是触目惊心,破天荒地开启了贪官残害贪官的先例:一招“请君入瓮”,李斯屈招“谋反”罪行。一次次审讯毒打后被处以极刑: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受五刑,腰斩于咸阳市,举家及三族被诛。最终,赵高死于秦三世子婴的属下手中,也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