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跋涉与归宿——河南到内蒙古的距离

2025年06月13日

●钱文娟 张晓华

曾经只在课本里了解过内蒙古,那广袤无垠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星罗棋布的蒙古包,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在脑海中勾勒出无尽的遐想。然而,从未想过成年后的自己,竟会跨越千里,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落户。

初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明明是六月,我还身着半袖和短裤,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迎接热情似火的夏日。可一下火车,冷风如尖针般刺透衣物,冻得我瑟瑟发抖。那股凉意,不仅是身体的震颤,更是心灵深处对陌生环境的本能畏惧。但这片土地似乎有着独特的魔力,在时光的悄然流转中,我慢慢适应,如同一颗远方飘来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寻找着生机。

当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望着孩子们明亮而充满好奇的眼睛,我知道,自己与这片土地的羁绊愈发深沉。我带着河南老家的细腻与温情,融入每一个教学的瞬间。我给孩子们讲述中原大地的古老传说,从河图洛书到少林武术,让他们领略不一样的文化魅力;也会在课堂上分享内蒙古的壮美风情,从成吉思汗的传奇到敖包的神圣寓意。

我与学生们一同在知识的田野里耕耘,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灿烂的笑容,都如同春日里破冰而出的嫩芽,给予我无尽的温暖与力量。课余时间,我会和他们走进草原,看那洁白的羊群如云朵般在绿毯上移动,感受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雄浑与壮阔;也会在传统节日里,和他们围坐在一起,品尝手把肉、奶茶,听着悠扬的马头琴,让心灵在民俗文化的滋养中愈发丰盈。

河南到内蒙古的距离,是地理上的跨度,更是心灵的一次漫长跋涉与诗意归宿。我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余生,也收获着满满的爱与成长。岁月悠悠,我愿化作一座桥梁,让河南与内蒙古的文化、情感在此交融汇聚,流淌出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永远回荡在这片我深爱的土地上空。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