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小手工编织就业大梦想

2025年06月20日

□本报记者 王锦鹏

通 讯 员 吕 韦 王小玉

在乌兰察布市志达职业培训学校工作室,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学员们围坐桌前,手中针线上下翻飞,一个个独具民族风格的精美挂件、饰品逐渐成形。谁能想到,这些看似简单的手工活,不仅为集宁区就业困难群体搭建起增收平台,也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徐海云就是其中的一名学员。她曾是一位全职妈妈,因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工作,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大。“我参加培训学会了做手工。现在,每个月挣2000多元,不仅能照顾家庭,还能利用空余时间赚钱,我特别满足。”徐海云笑着说道。

集宁区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有很多有就业意愿但缺乏技能的人群。为解决这一群体的就业问题,集宁区就业服务中心与乌兰察布市志达职业培训学校合作,推出“民族手工艺及工具制作”劳务品牌项目。该项目以“培训+就业”为模式,坚持“培训不收费、领货不压钱、交货不限时、当日结佣金”的原则,免费提供绳编、珠编、手工裁剪、缝制、钩针等居家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技能,实现灵活就业。

“我们打造‘民族手工艺及工具制作’这个劳务品牌,就是希望能为就业困难的群体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家庭收入。”集宁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乔卫军表示,目前来看,这一平台效果非常显著,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个项目,实现了就近、就地或居家就业,有了稳定收入。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