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0日
●市民居家进行腹部肌肉训练 本报记者 鲍娜 摄
□本报记者 鲍娜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居家健身作为保持健康和塑造身材的方式。居家健身不仅节省了前往健身房的时间和费用,还能根据个人需求灵活安排锻炼计划。居家锻炼虽然有助身心健康,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还可能带来运动损伤。
家住集宁区水语山城小区的方晓荷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加上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时间去健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颈椎、腰椎和手腕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缓解身体上的不适,她利用晚上和偶尔空闲的时间,在网络平台学习健身动作来居家健身。起初几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缓解身上的酸痛,慢慢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了。于是她开始学习难度较大的动作,没想到不慎将腰扭伤。
方晓荷说:“我刚开始健身只是为了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后来慢慢地发现健身会上瘾,在练习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想超越自己,就想着学习一些难度大的动作,结果把腰扭伤了。医生建议我最好是去专业的场所找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后再进行健身。网上有些动作一般人做不到,不要盲目跟从学习。”
到底居家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安全健身呢?记者采访了从事体育教育30余年的退休教师包丰奇。包丰奇表示,居家健身在空间选择上,要挑选宽敞、无障碍物的区域,防止在做大幅度动作时被绊倒或撞伤。同时,要保证地面防滑,可在脚下铺设瑜伽垫、防滑垫等,减少滑倒风险。应穿着舒适、透气、有弹性的运动服装,让身体自由舒展,减少束缚。
包丰奇说:“热身和拉伸环节至关重要,热身能使身体各部位逐渐进入运动状态,提高肌肉温度,增强韧带弹性,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建议市民朋友在正式运动前,进行5到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快走、关节活动、动态拉伸等。运动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的拉伸,帮助放松肌肉,缓解运动后的酸痛感,促进身体恢复。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基础,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和时长。一般来说,每次运动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每周运动3到5次。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呼吸急促、疼痛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专业帮助。”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