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试点推广、关慧明团队研发:乌兰察布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让作物按需“喝水”

2025年06月27日

□本报记者 吕沛璇

近日,由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关慧明团队研发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正在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和商都县小海子镇的万亩农田上进行试点推广。该系统通过“芯片+太阳能+大数据”的创新组合,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为乌兰察布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

今年,乌兰察布紧紧围绕“六个行动”要求,大力落实节水行动,在广袤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场由科技引领的“智慧节水”行动。

在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的试验田里,埋设在土壤中的传感器芯片24小时监测作物需水状况,数据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系统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土壤墒情、气象条件等参数,自动生成最优灌溉方案,实现“按需供水、精准到株”,太阳能供电系统则为整套灌溉系统提供清洁的电力保障。

“传统灌溉存在滞后性和盲目性,而智能系统能预判作物未来72小时的需水量,变被动灌溉为主动调控。”关慧明介绍,相比传统滴灌,智能系统能提升30%节水效率,实现每亩地每个生长季节水60—80吨。如果全市300万亩水浇地全面应用该系统,乌兰察布地区农业单个生长季可节水2.1亿吨,相当于2024年全市灌溉用水总量的72%,或是全市城乡居民3年生活用水总量。

这项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是关慧明团队以智能节水为突破口,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科技驱动模式转型的突破,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力实践。关慧明表示:“节水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农民生计。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价值。”

在自治区“节水行动”引领下,按照《乌兰察布市节水控水行动方案》要求,乌兰察布正以“会思考”的节水技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乌兰察布方案”。相信,随着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试点的持续扩大,这项融合创新与实用的智慧节水技术,有望在更广领域绽放光彩。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