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本报记者 孙青青
在乌兰察布的广袤天地间,四子王旗这片承载着千年游牧文明的沃土,锚定肉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从草原牧场到现代车间,从传统养殖到智慧加工,从区域特产到全国品牌,以系统思维破局,用全链协同解题,将“羊资源”转化为“羊经济”,解锁产业跃升的创新密码。
育种革命:科技赋能打造“羊芯片”
在神舟飞船着陆点四子王旗,一场关于“羊芯片”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写农牧业版图。当地通过突破性育种技术,将肉羊养殖效益提升200%,年出栏杜蒙肉羊超百万只,带动1.7万户农牧民年增收2.6亿元。
走进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价值千万的体外胚胎生产系统正以年产能10万枚胚胎的速度,向全国20多个省份输送种羊胚胎。这套被称作“羊芯片”的系统攻克了活体采卵与体外胚胎工厂化生产的核心技术,让优质种源实现快速扩繁。
这项尖端技术的应用,直接催生了具有卓越性能的本土肉羊新品种。“我们打破了国外种源垄断,由杜泊种公羊与本地蒙古羊杂交培育的杜蒙羊,兼具耐寒性与增重优势,4月龄羔羊体重可达40公斤,繁殖率达180%。”赛诺种羊实验室负责人仇春娟介绍,公司已培育7个肉羊品种核心群,通过国际血统中心认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育种技术的突破和优质种羊的推广,最终目的是惠及广大养殖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库伦图镇养殖小区,村民张俊青饲养的90余只杜蒙羊年出栏成活超70只。“杂交培育的杜蒙羊比土种羊成活率高,效益翻了几番。”张俊青高兴地说。
张俊青的喜悦并非个例,这正是四子王旗推动肉羊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升级的缩影。目前,四子王旗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5处,2024年肉羊存栏160万只,良种覆盖率达80%,育肥增值1.5亿元,实现了从传统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转型。
价值链裂变:一只羊的8倍价值跃迁
在四子王旗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精深加工车间,自动化设备将羊精细分割为300余种产品,从羔羊肋排到法式小切,经真空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每只羊通过精细化分割可增值100至150元。”公司总经理王志宏介绍,公司具有年屠宰加工100万只肉羊的产能,年产值达1.5亿元。
产业链的价值挖掘并未止步于优质肉食。在内蒙古闪丹生物有机肥公司,300余吨羊粪经发酵加工成“草原牧场羊粪”有机肥,年销量超1000吨,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为绿色农业提供了沃土。“南方客户买去种花种菜,土壤板结问题都解决了。”公司负责人武永在说。
如果说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利用奠定了产业基础,那么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则让整个产业的价值裂变效应得以充分释放。(下转第二版)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