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历史 传承红色文化——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的烽火记忆

2025年07月02日

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纪念广场上的将领雕塑群像

□实习记者 韩淼

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坐落着一座承载着解放战争时期烽火记忆的红色地标——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这里每年吸引全国各地几十万名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近日,记者走进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探寻红色文化的时代传承之路。

历史回响:硝烟中的红色记忆

来到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恢宏的园内景致令人肃然起敬。胜利广场、纪念广场、英烈墙、名人园等20多处烈士纪念设施和参观体验景点错落有致,值得一提的是主展区——集宁战役纪念馆。这座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集宁地区的三次重要战役(统称为集宁战役)而建立的专题性纪念馆,通过千余件珍贵文物、历史照片以及现代化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时间回溯到1946年1月至1948年9月间,在集宁这片土地上,先后爆发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和解放集宁战役三次大规模战役。经过多次艰苦卓绝的战斗,数以万计的革命烈士在这里壮烈牺牲。集宁战役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更为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同时还阻滞了国民党军队前往东北,有力配合了我军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决战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集宁战役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墙面上的红色浮雕再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展馆分为上下两层,由“抗战胜利 光复集宁”“集宁争夺战”“大同—集宁战役”等七个部分组成,2300余件历史资料和实物陈列其中。展柜中,带着几处补丁的解放军军装、几枚变形的炮弹残片、破旧的军皮靴……无不诉说着当时战斗的惨烈。讲解员李萌说:“这些实物都是通过社会征集、个人捐赠等多渠道收集而来的,它们不仅是历史的实物证据,更是先烈们英勇无畏的象征。”

在复原的战壕场景里,战士魏占祥的蜡像保持着冲锋姿势,眉头紧锁,嘴唇微张,仿佛正在呐喊冲锋口号。来自江苏的游客吕文欣在展柜前驻足良久,感慨道:“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为大部队炸开了一条冲锋的路,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集宁战役纪念馆,纪念园内的各个功能区同样精彩纷呈。纪念广场上,七位将领的雕塑沐风而立,红绸缠绕的冲锋号依然保持着吹响的姿态;武器展示区内,孩子们围着退役的坦克和火炮拍照;红色旅游书屋内,几位老人专注地翻阅革命题材书籍……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科技赋能:沉浸式体验革命岁月

为了让历史更加生动鲜活,纪念馆5D影视厅内,《集宁战役》《美丽集宁》两部影片带观众沉浸式体验革命岁月。随着影片情节变化,座椅会出现颠簸、坠落等动态效果,伴随刮风、下雨、闪电、爆炸等环境特效,让观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太真实了!当出现敌机轰炸的画面时,座椅剧烈晃动,我下意识抓住了扶手。”来自山西的游客赵丹激动地说,“看到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时,座椅还会配合画面向前倾斜,瞬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凝重氛围。”

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综合保障中心主任刘苏文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历史‘活’起来,特别是让年轻人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未来,纪念园将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声光电半景画系统,升级幻影成像设备,优化5D影院体验。同时,合理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沉浸式、互动式的红色教育实景课堂,让革命历史可触可感,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创新传承:红色文化焕发新生

近年来,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与全国多家研学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院校等共同开展参观游览、专题学习、英烈姓名描红等特色研学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今年清明节期间,集宁区第二中学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集宁战役的经过,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学生杨思雨说:“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精心策划“入党入团入队仪式”“同唱国歌”“我和党旗同框”“小小讲解员”等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永远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以集宁战役英雄事迹为原型编排的《奶娘》《英灵的追思》等红色情景剧深受观众喜爱。观看演出的大学生张然眼含热泪地说:“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再现了革命先烈不畏苦、不惧死的崇高精神,让我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红色故事是记录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鲜活载体,每一位英雄都是一座丰碑,每一首歌谣都是一段传承,每一次教育都是一场洗礼。”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综合保障中心主任刘苏文说。

暮色渐临,纪念园内的人群渐渐散去,但那些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和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已经深深印在了每位游客的心中。一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英雄已逝,精神长存。今日的和平繁荣,正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在乌兰察布这片红色热土上,红色文化正以崭新的方式薪火相传,照亮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