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民警宣传反诈知识徐楠 摄
本报讯(记者 鲍娜 徐楠)“高考成绩刚出来没多久,我就收到了一些不知名学校的招生信息。平时警察和老师经常为我们普及反诈知识,所以我不会相信这些信息。”6月28日,今年高考生乌日娜分享道。她表示,高考当天场外就有大量志愿填报机构、招生机构人员发放宣传资料并收集家长联系方式,成绩公布后,各类推销信息和电话更是接踵而至。
记者从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了解到,高考志愿填报期间,是诈骗高发期。一些教育培训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推出售价1—2万元的VIP卡,号称能“精准填报”“一分不浪费”;不法分子还会编造“高校名额没招满”“花钱就能上好学校”等谎言,以“内部指标”“低分高录”为诱饵行骗;甚至冒充大学招生办,称需缴纳学费保留名额,或寄送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学杂费。
此外,针对不同群体,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家长易被“交钱上大学”的虚假信息迷惑,最终孩子只拿到成人教育录取通知;家庭困难考生常接到冒充高校或教育局人员的电话,以发放助学金为由诱骗转账;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则因求学心切,掉入不法分子设下的留学中介陷阱。高考结束后,沉迷网游的学生可能遭遇游戏类诈骗,找兼职的学生也易成为“刷单诈骗”的目标。
乌兰察布市反诈中心民警强调,高考阅卷采用内网进行,成绩发布前已做好存档及异地备份,“改分”纯属骗局。志愿填报虽可参考网络资料,但对收费指导务必谨慎,教育部门从未与社会机构合作,所谓“内部大数据”只是营销话术。
民警提醒,高考招生录取程序规范,考生应通过官网查询投档、录取信息,切勿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正规录取不产生额外费用,不存在“预科生”及“内部关系入学”;提前批次录取实行远程网上操作,不受人为干预。对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等办学形式,考生和家长需仔细辨别。助学金发放需经学校多环节审核,不会直接转账。留学时应选择正规中介,谨防优惠陷阱。网络游戏交易要使用正规平台,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网络刷单不仅是诈骗,更是违法行为。建议学子和家长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短信和电话预警功能,如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乌兰察布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说。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