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忙脚乱”到“轻松认证”集宁区“上门+线上”帮老人搞定

2025年07月02日

●志愿者上门帮助老人进行生存认证 本报记者 朱旭敏 摄

本报讯(记者 朱旭敏)“对着手机折腾了一上午,高龄补贴认证还是失败了,孩子在外地工作,我一个人真不知道该咋办?”近日,集宁区虎山街道81岁的李贵丽老人因不会操作“内蒙古民政通”小程序,急得直叹气。随着高龄认证系统全面更新,像李贵丽这样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在认证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如何顺利完成高龄补贴生存认证?记者向集宁区民政局寻求解决方案。

集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认证流程:居民首先打开微信,在搜索栏输入“内蒙古民政通”,点击进入小程序。首次使用的用户,需点击界面下方“我的”,进入登录页面后选择“请登录”,系统将自动跳转至“注册账号”界面。此时,输入需要认证的老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可用的手机号码,点击确认注册,系统提示注册成功后即可自动登录。完成注册后,在“内蒙古民政通”首页点击醒目的蓝色生存认证图标,便可进入生存认证界面。若为本人认证,直接选择“本人认证”,随后进入面部识别环节,按照屏幕提示完成扫脸认证;若需帮助他人认证,则选择“代替他人认证”,依次填写被认证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选择与办理人关系,点击“代办人签署个人承诺书”,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在弹出的电子签字版中签署代办人姓名,点击“保存”后,进行人脸识别扫脸认证,根据提示操作即可完成。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操作难题,集宁区民政局推出了一系列便民举措。除了制作图文并茂的线上认证教程,还联合各社区建立“兜底服务”机制。在泉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小张利用下班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有需求的老人,手把手教学;在新体路街道,工作人员创建了“老年认证服务群”,通过微信视频通话,远程指导老人完成操作步骤。针对行动不便、独居的特殊群体,社区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不仅上门协助完成认证,还主动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其他困难。

“我们注意到,部分老年居民对普通话操作指引理解困难。”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制作方言版操作视频,用通俗易懂的本地话讲解认证步骤;同时计划在各社区开设“银发数字课堂”,定期组织专业人员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顺利完成高龄补贴生存认证,切实感受到民生服务的温度。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