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大乌兰希勒七彩丹霞台地。谢青海 摄
●吕沛璇
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乌拉嘎查西南端,时光以最缓慢的笔触,在大乌兰希勒台地的旷野上写下了一首七彩的长诗。七彩丹霞,是大地最深情的手稿,从中生代侏罗纪到新生代第四纪,每一个地质年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独特的韵脚。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文齐格敖包的经幡,土格木庙遗址北侧的台地便开始苏醒。那些近乎水平的第三纪砂砾岩层,在朝阳下显露出深浅不一的红,从胭脂到赭石,从朱砂到绛紫,层层叠叠,大地裸露的肌理像是一首正在被轻声吟诵的古老歌谣。这缤纷的红色,比张掖丹霞更添几分塞外的苍劲,多了几分天成的野趣和质朴。
沿着台地行走,西侧的断崖最为壮阔。岩壁如斧劈刀削,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恍惚间,竟分不清这是塞北高原还是火星表面,猎猎风声之下,仿若能看见亿万年前这里还是海底时的模样。西北隅的七彩丘峦最为奇妙,铁质、锰质在氧化的作用下,将山体染成斑斓的锦缎。正午时分,这些色彩会随着光线流动变幻,铁锈红、柠檬黄、孔雀蓝在山体上流淌,随着云影的移动而斑斓。这一刻,色彩是奔放的,像一首激昂的交响乐。
登上台顶,视野突然变得开阔。平坦的岩面一直延伸到天际,让人忍不住想要赤足奔跑,感受大地的温度。去年秋天这里降水量增多,草原上的季节性湖泊像散落的镜子,倒映着流云和飞鸟。黄昏时分,湖水会将晚霞揉碎成千万片金箔,与丹霞相映成趣。此刻静立,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心跳,感受到远古的风穿过侏罗纪的密林,拂过白垩纪的沙滩,最终停留在这第四纪的台地上。
地质学家在这里读出了地球演化的密码,寻常旅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慰藉。或徒步,或摄影,或只是静坐冥想,都能在这片七彩的世界里,遇见最本真的自己。
临别回望,台地渐渐隐入暮色,像一首正在结尾的诗。这丹霞原是大地的抒情诗,而我们,不过是偶然路过的读者。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