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常晓华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只一眼,就让人心有戚戚焉。贾平凹先生以平易朴实的笔触,描写其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见所历,既有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也有对亲友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字里行间,全是对生命和孤独的阐释和理解。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在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孤独的真实面貌。然而,正是这种孤独,促使人们去深入思考、去感知生活的本质。人的一生,从童年到老年,无论身边有多少人陪伴,内心的孤独感始终存在,每个人都在孤独中完成生命的成长。在孤独中,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往往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帮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浙江大学“求是潮”平台调研显示,坚持每天独处2小时的学生,科研成果产出率高出平均值32%。那些在夜跑时闪过的灵感,在教室里反复练习的题目,在图书馆独自阅读的书籍,都是与自我对话的珍贵时刻。我们只有在孤独中修炼,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孤独不是孤僻。孤独是心灵上的感受,孤僻则是性格上的缺陷。孤独的人总是智者、强者;而孤僻的人却是害怕受到外界的伤害,或是不善与人共处而造成性格方面的影响。我们要学会孤独不是孤僻,不要离群索居,更不是完全不和他人相处,而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经历必然的取舍。因为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真正的人生之路只能自己走。
孤独更不是无聊和寂寞。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生命是孤独的旅程,孤独是生命的答案。只有经历孤独的人,才能活出人生的真正滋味。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守护这种高质量的孤独。晨光熹微时分在僻静角落大声朗读,夜半无人的实验室里沉浸在数据的王国,独自穿越城市的地铁车厢背诵着一个个陌生的单词,这些现代人最熟悉的孤独场景,恰似生命长河中一个个静谧的港湾,让我们在孤独中拔节成长。
生命的丰盛,不在于逃避孤独,而在于将其转化为精神的沃土。在那里,每个人都能培育出独一无二的生命之花。
越优秀的人,越能享受孤独。越是有才华的人,可能他的孤独路程就越长。让我们享受孤独,在孤独中学会更加宽容、更加善良地看待他人和世界,从而更好地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