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餐前开水烫碗,真能“烫”走细菌?

2025年07月04日

●市民用开水烫餐具 本报记者 马佳敏 摄

●工作人员查看消毒记录是否完整

□本报记者 马佳敏

傍晚六点,集宁区一家家常菜馆内人来人往。刚落座的李琼熟练地拧开保温壶,将滚烫的开水倒入瓷碗,用筷子在水中搅动几圈后,又依次淋过碟子。这样的“餐前仪式”在街头巷尾的餐馆里并不少见,许多食客都习惯用开水烫洗餐具,可这一行为真能带来更安全的用餐体验吗?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不烫一下总觉得心里发慌。”在集宁区杜尔伯特西街的一家小餐馆,用餐高峰时段,市民白筱婕一边用开水冲洗餐具,一边向记者说,“每次在外面吃饭都会这样做,虽然不确定有没有效果,但总觉得烫一烫能更放心,就当求个心理安慰。”不少市民和白筱婕想法相似,他们认为高温能杀菌,即便无法彻底消灭细菌,多一道冲洗工序也能增加安全感。

但也有市民对此持不同看法。市民张志强看着妻子反复冲洗餐具,调侃道:“烫餐具的时间那么短,开水倒进去很快就凉了,根本达不到消毒效果,没必要浪费时间。”他的观点得到了旁边另一位市民的认同:“餐馆既然提供餐具,就该保证卫生,消费者不该替他们做二次清洁。”

开水烫餐具究竟有没有用?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股工作人员解释,高温消毒确实是有效的杀菌方式,但需在100℃沸水中持续煮沸5-15分钟,才能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然而在实际用餐场景中,餐馆的开水可能因存放时间长,导致温度不足100℃,或者在烫洗餐具时迅速降温,难以维持高温。而且市民烫洗餐具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到十几秒,远远达不到专业消毒要求。此外,像芽孢杆菌这类耐高温微生物,普通高温也难以将其杀灭。所以,开水烫餐具只能去除部分可见污垢和少量对热敏感的微生物,无法实现彻底消毒。

消费者外出就餐该如何保障餐具卫生?集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股负责人介绍,餐饮服务单位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时,必须配备餐具洗消设施,这也是监管员现场核查的重点内容,每年还会开展复用餐具专项检查。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就餐时应优先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馆;若对餐具不放心,可使用一次性餐具或自带餐具;用餐前仔细检查餐具表面是否存在污渍、异味,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更换。

餐馆里的这壶开水,承载着消费者对饮食安全的关注。虽然开水烫餐具不能替代专业消毒,但这一行为也提醒着餐饮从业者和监管部门,需进一步加强餐具卫生管理。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市民在外就餐时真正吃得安心、放心。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