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店员为家长推荐儿童面霜 本报记者 朱旭敏 摄
本报讯(记者 朱旭敏)近日,“高价学步鞋是智商税”的话题引发家长热议。一双学步鞋价格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商家宣称具有防摔、矫正步态等功效,但2025年6月实施的新版《童鞋安全技术规范》仅要求基础安全性能,并未认可任何附加功能。这一事件让家长们重新审视育儿消费,思考哪些费用有必要,哪些是在交“智商税”。
7月6日,记者走访市内母婴用品店,采访了多位婴幼儿家长,了解他们在育儿中的焦虑与消费选择。从孩子出生起,各类儿童专用产品就让家长眼花缭乱:儿童专用身体乳价格远高于成人款,儿童酱油号称低盐无添加却价格不菲,还有“益智玩具”“成长保健品”等,价格昂贵但功效存疑。许多新手宝妈表示,在“零添加”“更适合孩子”等广告宣传下,即便知道部分儿童用品与成人用品差异不大,也会不自觉选择价格较高的儿童专用款。
宝妈刘洋说,自己常因焦虑买了不少可能是“智商税”的产品。“看到宣传说儿童专用产品更安全,就忍不住想买,比如儿童酱油,明知和普通酱油差别可能不大,还是会买,图个心理安慰。”新手妈妈张凯悦则有过跟风购买的经历,她曾入手“智能恒温睡袋”,商家称能根据体温调节温度,实际使用后发现保暖效果和普通纯棉睡袋没差别,却多花了300多元。“定型枕也买过不少,最后发现最便宜的荞麦皮枕头最好用。”
辅食阶段的“智商税”也不少。32岁的王强给1岁儿子买过单价58元的“有机高铁米粉”,价格是普通米粉的3倍。“商家说吸收率比普通米粉高40%,但孩子体检时缺铁问题并没改善,医生说还不如多吃红肉泥。”
相比之下,二胎父母的消费观更理性。“生老大时,进口安抚奶嘴买了好几个,每个百八十元,结果孩子根本不用。”二胎妈妈刘琳说,“老二穿的多是亲友送的‘二手货’,洗干净暴晒后没问题,孩子长得快,没必要买新的。选面霜看成分表,不含香精防腐剂的成人温和款也能用,比‘儿童专用’便宜一半。”
二胎爸爸赵伟总结出“实用主义法则”:“学步鞋选鞋底软、鞋头宽的普通款,几十元的国产品牌比几百元的‘机能鞋’合脚;儿童酱油没必要买,一岁内孩子不需要额外吃盐;‘益智早教机’不如家长陪孩子读绘本、搭积木。”
商家常以“科学育儿”等话术构建“焦虑产业链”,将家长的爱与担忧转化为消费冲动。其实儿童成长的核心需求很简单,就是舒适衣物、安全食品和父母陪伴,与价格无关。在此呼吁家长面对儿童产品时多些理性,少些盲从,关注成分与实用性,借鉴经验,以科学认知和适度关爱替代“高价装备”,让育儿消费回归本质,避免为“智商税”埋单。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