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6日
●孩子们在图书馆里看书本报记者 鲍娜 摄
□本报记者 鲍娜
这个暑假,乌兰察布市图书馆与书城呈现阅读新气象:家长购书从“盲目囤教辅”转向“精准选读物”,孩子从“沉迷电子设备”变为“主动泡图书馆”。
走进乌兰察布市图书馆,明亮宽敞的阅览区成为市民充电的热门场所。少儿阅读区里,色彩斑斓的绘本与趣味科普读物被频繁取阅,孩子们或席地围坐,或倚靠书架,专注分享着书中的奇妙世界。“以前孩子总抱着手机,现在每天催着来图书馆,和小伙伴一起看书,既充实又有意义。”家长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庭的变化。
在集宁区领先书城,暑期购书热潮持续,但家长的选择更显理性。教辅书专区前,曾因“弯道超车”“超前学习”而盲目“囤货”的现象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沟通、按需选购的新模式。“以前怕孩子缺资料,买了一堆教辅书,结果很多都没用到。现在会先和孩子商量,选真正需要且能坚持读的书。”五年级学生家长陈慧娟的分享,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她说:“之前给孩子买了初一英语资料,孩子学起来很吃力,后来换成趣味英语绘本,反而主动阅读还能积累词汇,方法真的很重要。”
面对暑期教育新趋势,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的退休教师包秀梅提出建议:暑假应是“素质提升期”而非“知识超前灌输期”。她倡导以“拓展性学习”替代“超前学习”,通过历史剧编排、科学实验操作、文化研学实践等形式,将知识融入生活体验,激发孩子主动探索的兴趣。
在图书选购方面,包老师建议建立“需求清单”梳理兴趣点,优先利用图书馆借阅功能试读,再决定是否购买,避免资源浪费。“图书共享也是个好办法,让书籍在家庭间流动起来,既能降低购书成本,又能让孩子接触更丰富的读物,在分享中深化阅读体验。”她补充道。
此外,包老师特别提到沉浸式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时配合阅读相关故事,或组织家庭历史情景剧表演,这种身临其境的方式能加深知识理解,让暑假成为真正的成长加油站”。
记者手记:当阅读成为生活常态,理性选择成为共识,科学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孩子们的暑假正从“放松期”转变为“成长季”。实践证明,成长无需“抢跑”,以书为友、尊重规律、适度探索,每个孩子都能在阅读中解锁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