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本报记者 张丽娟
通 讯 员 苏日娜 曹淑仪
“快看,咱们村的地变成小方格啦!”在乌兰察布飞往巴彦淖尔的航班上,68岁的王桂兰紧贴舷窗,望着机翼下棋盘般整齐的农田,发出阵阵惊叹。近日,由察右前旗三岔口乡沙帽营村37位村民组成的“飞天团”,完成了一场从田间地头到万里云端的特殊旅程。
这条新开通的短途航线,为乌兰察布的这个小村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航空福利”。对于世代与土地相伴的村民来说,面对如今近在咫尺的机场,谁不想圆一次“飞天梦”?沙帽营村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得知大家的心愿后立刻行动起来,主动与乌兰察布集宁机场对接,争取到158元的惠民票价和免费接驳服务。就这样,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精心组织下,37位村民开启了人生首次“飞行模式”。
出发当日,村民们翻出珍藏的新衣,用塑料袋仔细包裹好身份证件。工作人员准备的“暖心包”里,晕机药、矿泉水、应急食品一应俱全。当飞机冲上云霄时,不少人紧张地牢牢握着扶手,紧闭的双眼却在云海出现时渐渐睁开。“原来天上的‘棉花糖’是这样翻滚的!”村民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描述着震撼的心情。
从田间地头到万米高空,沙帽营村“飞天团”的圆梦之旅,丈量着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初心,更映照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小小机票背后,是党组织把群众“心愿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的为民初心。
如今,沙帽营村的田间地头仍回荡着那天的惊喜。有的村民把登机牌珍藏起来,有的开始计划带着家里人再飞一次。这场特别的“云端之旅”,不仅让村民们触摸到了新时代的发展脉搏,更让乡村振兴的梦想,随着“银鹰”的航迹,飞向更辽阔的远方。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