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文化式”纳凉受欢迎

2025年07月23日

●皮影展品 本报记者 刘佳鑫 摄

本报讯(记者 刘佳鑫)“儿子你看,这是新石器时期的房子。”7月21日,在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里,许雅芳正带着儿子参观,她指着仿建的老虎山文化时期的窑洞式房屋对孩子说。“能在里面睡觉吗?”孩子好奇地问,说着便走进仿制窑洞中,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文化。这一场景,正是“博物馆避暑”热潮中的一个缩影。据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进入暑假后,每日客流量达3000余人,外地游客占比高达8成。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多元、融合、升华、辐射”为主题,以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至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5个时间段为轴,结合专题形式,运用4000余件展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乌兰察布地域历史文化的演进脉络。

此外,6月6日至8月18日,乌兰察布市博物馆临时展厅举办黄河文化主题特展,以黄河为纽带、历史为脉络,借丰富展品与生动展示,呈现了内蒙古黄河流域文明的深厚文化。从村落遗址到文物器物,从民俗风情到历史成就,每件展品都承载黄河文化底蕴,凸显北方草原在中华文明发展与民族演进。

“我们小时候就是从阿拉善盟一路到达北京。”在内蒙古自治区历代长城分布示意图前,北京游客阿杜正兴致勃勃地向身旁家人讲述着跟着祖辈迁徙的故事。“走在展厅中,不自觉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通过展品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感触很深。”阿杜说。

像阿杜这样在乌兰察布市博物馆中收获独特体验的游客不在少数。如今,“博物馆避暑”已成为草原城市文旅新现象。游客们在这里既能享受清凉舒适的旅游环境,又能在欣赏文物、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文化的滋养,度过一个别具意义的夏天。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