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罗志臣
当夏风拂过水漩这片温情的土地,不冻河便吟唱出遥远的草原丝绸之路,察汗淖尔还会不舍云丹嘉措的缱绻留恋,阿尔泰军台仍在传递着悠久的蒙汉民族情谊。然而,盛夏的到来,令塞北这座小城在不经意间活跃热闹了起来。
清晨,行走在祥和广场的环路上,你会被这座城市独有的一道风景——早市,深深吸引。摊贩们早已在自己的摊位就绪,摆弄着即将卖出的货品:蔬菜、水果、奶食品、衣服以及日用小杂货等应有尽有。这里的摊位是相对固定的,纵然没有划出明确的界线,摊主们却都深谙这里的规矩,他们不仅专注于自己的买卖,而且在货品调配供给上也会互相帮衬,毕竟这方寸之地能给自己的家庭贴补不少的收入。
时令已过夏至,就要进入伏天,谚语有云:夏至三庚数头伏。人们最喜此时的蔬菜,除去一些生长周期较长的品种,诸如土豆、甘蓝、芹菜等,当地的蔬菜如水萝卜、小油菜、菠菜等均已上市,林林总总陈列在摊位上,应季菜绿色天然,物美价廉。摊贩们的叫卖声嘹亮而急促,与川流不息的人群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生动画卷。当你将买好的蔬菜打包带走的时候,摊主会顺手再递上一星半点作为“添秤”,一来为买主图个高兴,二来因这些菜是自家种的,便慷慨了些,当然,这更是一本久念不忘的生意经,其中的奥妙自不必讲得明白。
漫步于天然氧吧——水漩公园,巍然屹立于公园北门的复式四柱九楼牌楼,气势宏伟而庄严,单檐庑殿顶与重檐攒尖顶营造得错落有致,与镌刻有《商都颂》的门牌石对立抚照,交相辉映。夜晚,在投光灯的映衬下,斗拱、天花、飞檐、琉璃瓦愈发古朴典雅。进入园内,盛夏的灵动与静谧跃然眼底。七彩碧水湖中喷泉洒落的水花,激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潋滟,仿佛一面璀璨的翡翠镶嵌在公园的中心;八角图书楼旁肃穆端庄的碑廊,默默讲述着古驿七台的前世今生;静立于园内的重檐八角攒尖碑亭,在草木的簇拥下散发着大漠孤烟的情深意浓,此刻,让人不禁联想起诗书中的金戈铁马与牧歌悠远。
夏木已深,骄阳透过繁盛的树叶,落在园内无名的花草上,斑斑驳驳,掩藏在林中的布谷鸟鸣奏出悦耳动听的歌声,仿佛是草原上的一道清泉,为人们带来片刻的宁静与安详。林荫道上,人们悠闲自在,步履轻盈,三人一组,五人一群,和着蛙声蝉鸣与鸟语花香,为夏日的小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像极了五台山的清凉胜境。
是的,这座小城没有江南烟雨的朦胧之美,亦无岭南荷花的妖娆之秀,然而,这里有上都牧群的历史印记,亦有蒙古汉子的热情豪放,更有察汗淖尔的包容并蓄,在民族文化交融中,这座现代而不失古风的小城绽放出自己独特的人文风土:晋语方言、蒙汉美食、刺绣铁艺、雕刻剪纸、曲艺古韵……
午间,小城仍保留着午休的习惯,当地人称之为“歇晌”,上午繁忙的工作之后,此时便可得到须臾小憩。
当然,小城的夏日通常不会炙热,即便到了酷暑时节,早晚也会有丝丝凉意。尤是雨后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芳香,清新怡人,你若深吸一口气,霎觉透心的舒爽,此时若有微风拂过,肌肤顿时会触摸到暑热里的清凉酣畅,无论是久居者还是来访者,宛若在喧嚣中觅得一片静土,置身于小城之中,更觉惬意了些。
傍晚,祥和广场升腾起了小城夜市的繁华。茶余饭后,劳碌了一天的人们踱步这里,享受夏日的闲适。华表下,摊贩们摆放出各式各样的玩具,手里擎着用气球棒编织出的小动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广场内,市民们在文化长廊里闲坐畅聊,话叙家长里短与小城的“街头新闻”,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演艺台上,广场舞是小城的“华尔兹”,舞者们步伐轻盈,婀娜多姿,随着动感的乐律节拍,疲惫的身心瞬间荡然无存。
广场东街,烧烤摊位林立绵延,人流熙熙攘攘,这里尤是年轻人在夏日消遣放松的首选之地。佐料浸透的羊肉串、鸡翅、鱿鱼丝等各类烤串在烤炉上嗞嗞作响,在烧烤师娴熟的手中舞动出喷香的椒盐味。摊位上时而觥筹交错,时而歌声飘荡,掺杂着空气中弥漫的烟熏味与摊贩们用本土方言叫出的高亢吆喝声,俨然一幅塞北消夏风情画,悠闲自然中呈现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此刻,你会不禁联想到颐和园长廊蜿蜒出情侣的剪影与游人闲逸的情调,令人恬适自在,流连忘返。
午夜,当万物沉寂宁静,一弯古月挂在深邃浩渺的星空,小城的喧嚣如乐章中的休止符悄然隐退,抖落了一身疲惫的人们,伴随着塞北水漩别样的夏日清凉,渐渐进入了梦乡,而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定格成了小城夏日生动鲜活的时代注脚。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