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4日
□本报记者 王锦鹏 通讯员 王磊
今年以来,察右中旗紧扣“稳就业、促增收”核心命题,以政策杠杆为支点、区域协同为纽带、精准服务为画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出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保障新图景。
数据显示,全旗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攀升至5445人,其中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就业1154人,形成“区外闯市场拓视野、区内强协作攒经验、旗内稳根基筑家园”的三维就业矩阵——
178名劳动者北上京津逐梦,848人深耕自治区内淬炼,4419人扎根乡土建功,构建起“外拓内稳、近远结合”的多层次就业格局。
——政策“组合拳”精准滴灌,激活内生动力引擎。
察右中旗创新推出“务工奖励杠杆机制”,以就业时长、收入水平为标尺设计阶梯式激励体系,依托“线上申报数据跑路+线下核验精准画像”的数字化闭环流程,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脱贫家庭。2024年,1753户家庭喜获167.98万元奖励金,这份“用汗水兑换的礼包”让“劳动光荣、奋斗致富”的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脱贫群众心田,催生出自主就业的澎湃动能。
——跨区域协作架起金桥,铺就技能增收通途。
与北京市房山区构建的劳务协作“高速通道”持续提档升级,依托“今日东方培训就业生态圈”,靶向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市场紧缺型岗位“订单式”培育。全年组织专项培训12期,800余人次参训者怀揣“技能绿卡”踏上新征程。在两地人社部门的“红娘式”牵线下,1863名农村劳动力“出旗闯天下”,其中1197名脱贫群众蜕变为“新产业工人”,实现“月薪过万”与“技艺傍身”的双向跃升,书写了“一人就业、全家增收、整村发展”的生动案例。
——筑牢民生底线工程,托举特殊群体梦想。
在全旗178个行政村织密公益性岗位“保障网”,精准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网格员等476个“暖心岗位”,为因残因病致贫的特殊群体量身定制就业“避风港”。同步启动“技能提升引擎计划”,依托旗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设家政服务、特色种养殖、手工编织、电商运营等12类特色课程,全年培训3200余人次,让“输血式帮扶”升级为“造血式发展”,为劳动者搭建从“掌握一技之长”到“实现体面就业”的进阶阶梯。
如今的察右中旗,就业惠民的实践正结出累累硕果:脱贫群众不仅实现了“钱袋子”的充实,也在岗位历练中收获职业尊严与人生价值。下一步,该旗将持续深化“就业优先战略”,通过优化服务生态、创新协作模式、培育劳务品牌,让更多人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间绽放光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入永不枯竭的“就业动能”,奋力谱写“人人有事做、家家有增收”的新时代民生答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