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后旗杭宁达莱社区:“双在线”服务暖民心

2025年07月25日

□本报记者 李 璟

通 讯 员 纪宇轩 王书文

刚走进察右后旗杭宁达莱社区,一阵隐约的说话声便牵住了记者的脚步——声音从杭宁达莱社区服务中心方向传来,没有日常闲聊的松弛,反倒带着几分克制的急切。顺着走廊拐过弯,才发现是调解室的门没关严。轻轻推开门,调解员正和几位居民围坐成一圈,指尖的笔随着诉说不时在本子上记下关键信息,眼神里的专注与温和像一汪春水。在这样的氛围里,居民们渐渐放下情绪,开始条理清晰地讲起诉求。

这或许就是杭宁达莱社区最真实的烟火气——

谁家过日子没点磕磕绊绊?但只要有人愿意坐下来好好听、认真办,再棘手的事儿,也能像温水慢慢浸润心田。

多元调解发力,巧解邻里“小疙瘩”

“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这是杭宁达莱社区对居民的承诺。针对邻里纠纷这类高频问题,杭宁达莱社区组建起党小组、网格长、楼栋长组成的“铁三角”调解队,用基层微治理的“巧劲”化解矛盾症结。而在调解室之外,老年理发、健康问诊等便民服务正有序开展,居民脸上的笑容里,藏着对“和谐杭宁达莱社区”“便民杭宁达莱社区”最生动的注解。

数据是最实在的答卷——

今年上半年,杭宁达莱社区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邻里关系满意度较去年提升25%。“这次单元上下水管道疏通,真是多亏了杭宁达莱社区!”居民提起前不久的事仍难掩感激,“一开始我们几户还担心协调起来费劲,结果网格长知道消息后,当即组织大家商量,还联系了靠谱的师傅,又快又省心。现在用水完全没问题——有你们在,住着是真踏实。”

便民服务 “接地气”,贴心举措暖人心

“服务群众不能等‘上门’,得主动‘敲门’”。为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杭宁达莱社区把便民清单列到了居民心坎上:日常的血压、血氧测量随到随做;联合察右后旗蒙中医院每季度开展“健康服务日”,免费基础体检和健康指导让老人不用跑医院;代缴水电费、管道维修等优惠服务,解决了生活里的“小麻烦”。

更贴心的是对特殊群体的关照——

杭宁达莱社区组建“银铃朝阳”志愿服务队,把“群众找上门”变成“服务送上门”。独居老人需要代买药品,行动不便居民要代缴费用……志愿者化身“跑腿员”,用“快递式”服务让琐事不再“闹心”。截至今年上半年,水电费缴纳、社保认证等高频业务已实现“就近办、帮代办”,累计为居民办理各类事项200余件。

“居民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杭宁达莱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话朴实却有分量,“哪怕是管道堵了、垃圾没及时清,这些事看着小,却直接影响生活幸福感。其实居民不怕问题,就怕没人管、说不清。”

从化解矛盾的“及时雨”到便民服务的“暖心羹”,杭宁达莱社区用行动证明:杭宁达莱社区工作不用追求“高大上”,把居民当家人,把“小事”当“大事”,让矛盾有人管、需求有人应——这份“双在线”的服务,就是最有温度的治理,而居民脸上的笑容,便是对这份用心最好的回应。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