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复难愈?乌兰察布市医生:抗过敏药无依赖,规范用药是关键

2025年07月25日

●市民在医院检查过敏原 本报记者 鲍娜 摄

□本报记者 鲍娜

“一到换季,我就有严重的过敏症状。今年已经连续吃了半年抗过敏药,可一停药身上的红疹立马又冒出来。为啥过敏老反复?长期服用抗过敏药会不会产生依赖?”市民赵科丽的疑问,说出了许多过敏患者的共同困扰。对此,记者采访了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医生邢伟,为患者解答科学用药疑问。

邢伟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不具备成瘾性。过敏发生时,人体会释放组胺等物质,组胺与受体结合后会引发皮肤瘙痒、红肿、流涕等症状。而第二代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阻止组胺发挥作用,从而抑制过敏反应。这类药物代谢后药效消失,不会作用于神经中枢,与吗啡、杜冷丁等成瘾性药物有本质区别。

“像赵科丽这样停药后症状反弹的患者很常见,这主要与过敏性疾病的特点和用药习惯有关。”邢伟解释,以过敏性鼻炎为例,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广泛存在,过敏体质者接触后,免疫系统会持续释放炎症介质,即使服药暂时抑制症状,只要过敏原未清除,停药后症状便会复发。

此外,用药不规范是导致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约37%的患者存在随意增减药量、擅自停药等行为。“部分患者症状稍缓解就自行减药或停药,体内药物浓度无法持续抑制过敏反应,导致病情反复,看似‘依赖药物’实为用药不规范所致。”邢伟说。

如何有效控制过敏?邢伟建议:首先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液检测等方式明确过敏原,生活中尽量避开;其次严格遵医嘱用药,无论是剂量还是疗程都需听从医生安排,症状缓解后不可突然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季节性过敏患者可在发病前1到2周预防性用药,提前抑制过敏反应;必要时配合免疫调节治疗,逐步降低机体敏感性。

“患者切勿因担忧药物依赖自行停药,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并发症。若有用药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更好地应对过敏问题。”邢伟说。

[手机扫一扫]